?深響原創 · 作者|呂玥
核 心 要 點
? 互聯網助推電影產業經歷四個階段,并對電影行業產生深層影響;
? 騰貓聯盟的行動已對行業產生影響,其布局戰略與行業未來發展契合。
互聯網和電影早已不是兩個毫無交集的行業。
11月20日晚,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上以互聯網和電影為主題的活動——“互聯網之夜”在廈門舉行。活動上,騰訊和貓眼聯合發布了一份行業報告《從相加到相融,互聯網時代的電影發展研究報告》,以數據記錄了互聯網與電影產業不斷融合的歷程。
這是騰貓聯盟成立后發布的首份行業報告。從6月份成立并打造頂級電影宣發體系,10月進一步落地推出“中國頂級全鏈路文娛消費平臺”,再到一個月后發布全行業研究報告,騰貓聯盟的動作似乎始終在加快。
騰貓聯盟的行動,其實也是互聯網和電影融合的一個微觀縮影。從這份報告中,我們也能看到行業的發展脈絡、騰貓聯盟的當下與未來。
不論是從默片到有聲電影,或是從黑白電影到彩色電影,電影自誕生以來就始終與科技發展相關。千禧年前后,中國互聯網進入快速發展期,自此電影便開始受到互聯網影響,并在十多年間持續被助推著高速發展。
騰訊和貓眼聯合發布的這份報告,對這一融合過程和未來發展趨勢的敘述明晰。從報告來看,目前互聯網助推著電影產業已經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1998年起,門戶網站、網絡論壇和社交平臺興起,并快速成為資訊、新聞、以及網絡用戶評論大集合的領域,此時的互聯網主要發揮的是傳遞電影相關信息、聚合觀影意見和感受的作用。
第二階段是2006年前后視頻網站的興起,互聯網正式為電影提供了除影院大銀幕外的其他播放窗口,且這一窗口人人可免費觸達,包含老電影在內的眾多影視作品擁有了重生并無限延長生命的機會。
但互聯網并沒有以在線播放形式搶奪線下影院的生意,反而是為其注入新生命力。
在第三階段,在線票務平臺于2010年興起,在線選座、移動支付將影院與每個觀眾直接鏈接,累積用戶數據后的票務平臺開始反向影響電影產業,互聯網在此時開始真正向電影全產業鏈滲透。
僅為電影產業提供數據服務并不是互聯網作用的終止點。2014年以來,電影與互聯網步入全面融合的第四階段,頭部互聯網企業開始布局電影相關業務,從提供服務的一方轉變為電影產業中影響力和資源兼備的實力參與者。
截至目前,電影產業與互聯網已經從簡單要素相加,發展至從消費端到生產端全部被囊括其中的全面交融。
來源:《從相加到相融,互聯網時代的電影發展研究報告》
在這一發展歷程中,互聯網對電影行業的影響直觀且明顯。
最直接的是對觀眾的影響:
一方面電影觀眾的消費習慣被在線票務徹底更改,據報告數據,從2016年至2018年票務線上化率(線上購票人次與購票總人次的比例)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2018年時這一數字已達到84.3%,同時下沉市場的票務線上化率增速仍在加快。
另一方面,“電影觀眾”身份已與“視頻平臺用戶”重合,在線播放進一步拓展了電影產業的消費群體。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已達7.59億,近兩年年度票房前10影片的在線片均播放次數均遠高于片均觀影人次。
來源:《從相加到相融,互聯網時代的電影發展研究報告》
其次是對電影產業的深層影響。
互聯網企業最初從在線票務平臺出發,在累積用戶數據后為電影宣發提供數據指導和服務,隨后便快速全面滲透至電影的創制環節中。從一個創意到最終上映面世,電影全產業鏈均在互聯網影響下,互聯網的思維、數據、技術、商業化、資本等多方資源和能力全面進入電影產業。
基于此現狀,電影產業在未來還將會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并步入下一個發展新階段。
對用戶而言,內容在線化消費將更加普遍,真正將線上觀影“行為”塑造為“習慣”,同時隨著5G、AI、VR/AR技術發展超高清和沉浸式觀影體驗得以實現,消費場景也將因家庭投影、大屏設備等出現而更加多元化,電影從影院開始衍生的可能性將更加多樣。
對電影產業鏈,技術的更新迭代將帶領電影全面進入數字化時代。在上游制作領域,AI技術或將助力內容創作,后期制作智能化將大幅縮減制作周期和成本,同時創作團隊將不被地域限制,拍攝和后期制作甚至可以實現同步。在宣發過程中,大數據、AI等技術的普遍運用將實現精準化宣發,目標受眾觸達率更高,電影實現商業價值的成功率將更高。
作為兩個在文娛領域優勢明顯的頭部互聯網玩家,貓眼和騰訊的結盟可以看作是互聯網與電影融合的最典型案例。
從報告中可以看到,“騰”與“貓”組成的聯盟,在當下已經體現出對文娛全行業的影響力,同時聯盟的行動布局也與全行業未來的整體發展趨勢相契合。
目前,騰訊和貓眼雙方數據能力已進一步打通,真正深度嵌入影視作品生產鏈,為大文娛產業賦能。
在處于產業上游的制作領域,貓眼可以為制作方提供的數據類型包含過往同類影片的整體票房、購票觀眾畫像、用戶觀影行為、輿情評論等信息,以分析同類型影片的得失和核心訴求,為新片提供創作思路和關注重點。在創意雛形階段,通過對故事概念、IP品牌的評估確定創作方向和未來市場潛力,在制作階段即可精準定位目標受眾,以針對性調研方式收集受眾反饋。
來源:《從相加到相融,互聯網時代的電影發展研究報告》
在內容還是創意時就讓數據介入,其原因在于目前用戶口碑對電影作品存在的巨大影響。移動互聯網讓用戶評價的傳播加速,影響力被放大,口碑與票房的鏈接通路被直接縮短。
從報告數據可以看出,高評分電影的票房占比逐年增長,今年在貓眼9分以上的電影其票房占比已接近七成,口碑對電影票房的推動作用越發明顯。
來源:《從相加到相融,互聯網時代的電影發展研究報告》
在電影宣傳階段,大數據可提供的支持則更加明顯。
在影片上映前大數據首先可以提前鎖定對應人群,減少營銷受眾錯位可能性;其次是以數據模型指標確定影片競爭優勢和特性,從而選擇最有利檔期;隨后依賴互聯網平臺所擁有的流量和渠道進行全網多渠道營銷,提升投放精準度,同步評估效果以及時作出調整。
以貓眼和騰訊影業合作的第一部電影《老師好》為例,該片屬于在題材和陣容上都不占優勢的小成本影片,在借助大數據確定檔期和口碑營銷策略后,該片在貓眼獲得9分以上的高分評價,票房成績也成功達到3.53億。
在電影發行上映階段,互聯網數據和技術的運用將同時作用于片方和院線。
對片方和發行方,貓眼可以為其提供包含數據儲備、數據分析和數據工具化產品的一個全文娛數據平臺,片方可以隨時獲知精細數據制定排片目標,也可以為其選擇和確定適合合作的影院。
而對于影院,數據工具化產品可以幫助其確定合適的排映時間,貓眼的“場館通”平臺也可以直接提供SaaS服務,系統化解決院線管理問題。
在活動現場,珠江影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海燕也分享了數據對院線的影響:“以前院線排片主要靠經驗,靠個人,現在是智能化排片。通過互聯網平臺,既能準確分析影城的觀眾結構,影城的用戶喜歡哪類片子,同時也能及時了解周邊影城的排片情況、票價情況,以便于做一些及時的調整。互聯網在改變整個終端產業。”
珠江影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海燕
騰貓聯盟在成立時就確定雙方要展開全方位深入合作,在電影、劇集、現場娛樂、音樂等多個文娛產業鏈上都能展現能力,助力整個文娛行業。除了在當下為行業賦能,騰貓聯盟的這一布局戰略也與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高度契合。
上述已提及未來內容在線化消費將成為常態,消費場景、消費體驗將更加多元化,而騰貓聯盟的行動,使得貓眼最原始的在線票務業務隨著嵌入騰訊視頻后獲得了7大流量入口,在線票務業務能觸及的流量范圍極大,雙方流量和資源的打通也將帶動電影宣發業務增長。
另外,騰訊視頻將支持影視作品在網絡平臺的在線放映,付費服務的探索也將使得電影突破放映期,在延長生命周期的同時持續提升商業價值。
而在內容制作方面,騰貓聯盟的作用范圍已經從院線電影拓展至非院線電影、劇、綜藝等,例如貓眼專業版就為騰訊視頻近期熱播的綜藝《演員請就位》提供了獨家數據支持,該節目自開播以來其熱度也一直持續。
另外,貓眼和騰訊雙方也都已進入產業鏈上游,其中如《吹哨人》《大約在冬季》等均為和騰訊影業一同出品的影片。因此雙方數據能力同樣也在為自身而用,同時這也為其以多形式內容打造和呈現IP打下基礎。
在過去,經歷上映階段后圍繞一部作品展開的運營就此結束,但當下并非如此,在線視頻平臺將成為電影的“第二戰場”,對內容付費模式的探索也將為影視作品提供更多變現路徑,以可持續可規模化的商業模式減小內容投資風險。
一部作品在影院下線后長尾化商業變現的路徑還遠沒有結束,在騰貓聯盟中,騰訊的“泛娛樂”生態優勢和作用在此時就可以完全展現。
貓眼娛樂CEO鄭志昊
貓眼娛樂CEO鄭志昊在活動上表示:“騰訊和貓眼希望用各種各樣的互聯網產品、技術、數據、生態,服務整個生產、宣傳、發行、IP的生產打造和商業化。”
顯然,騰貓聯盟產生的影響不僅在于電影,更在于整個文娛行業:一方面是頭部玩家聯合擁有了反哺行業的能力,另一方面則是兩個龐大生態的疊加,為行業未來帶來了更大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