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失敗,網絡異常。
重試
文 | 毛不語
今天把《系統之美》第六章和第七章讀完了。這本書用時大約一周時間,這么快讀完,里面的內容是消化不掉的,甚至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讀完了,怎么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是個大問題。第一次接觸系統方面的知識,用起來實屬困難。
系統需要建模,這個不會。只能畫一些簡單化的流程圖。關于系統這方面的書,我還有一本《系統思考》,當初買時是成套買來的。看自己當初也看了一百多頁,估計因為太晦澀難懂所得沒看完吧。
希望下周有時間看看完本書,不過,不打算以筆記的方式輸入了。
《系統之美》第6章講得是系統之杠桿點:系統的12種變革方式。
我今天把這幾大方式列出來,不一一細說了。從弱到強的排序。
12.數字:包括各種常數和參數
11.緩沖器:比流量力量更大、更穩定的存量
10.存量-流量結構:實體系統及其交叉節點
9:時間延遲:系統對變化做出反應的速度
8.調節回路:試圖修正外界影響的反饋力量
7.增強回路:驅動收益增長的反饋力量
6.信息流:誰能獲得信息的結構
5.系統規則:激勵、懲罰和限制條件
4.自組織:系統結構增加、變化或進化的力量
3.目標:系統的目的或功能
2.社會范式:決定第統之所以系統的心智模式
1.超越范式
當書中寫到越越范式的這個杠桿點時,就是進入一種“空”的狀態,是超脫了的境界。
第七章:與系統共舞 --系統的15大生存法則
跟上系統的節拍
把你的心智模式展現在陽光下
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
謹慎地使用語言,并用系統的概念豐富語言
關注重要的,而不只是容易衡量的
為反饋系統制定帶有反饋功能的政策
追求整體利益
聆聽系統的智慧
界定系統的職責
保持謙遜,做一名學習者
慶祝復雜性
擴展時間的范圍
打破各種清規戒律
擴大關切的范圍
不要降低“善”的標準
這15個生存法則也可以在我們遇到問題時,走不出困境時,當做一種方向來找到突破口。
系統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系統是一個工具,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
當我們自己具備深度思考能力時,就不會被網絡中的各種信息帶節奏了。同時通過系統思考,更加了解事情的本質。
如果在這一周內的讀書筆記對你有用處,真是太高興了。如果能夠讓你認識這本書,我同樣的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