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錢并不是萬能的,但沒錢卻萬萬不能。
不過有的時候,貧窮不僅僅只是限制想象力,而且還有可能限制健康程度。
一個扎心的研究:窮?反而會讓人更容易患上心臟病
2021年12月15日,中國阜外醫院、協和醫學院聯合瑞典哥德堡大學等研究人員在JAMA子刊上發文:
隨著經濟問題、壓力、不良生活事件負擔的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來自21個國家從未有心血管疾病的118706人,這些參與人員其中包括5個來自低收入國家,12個來自中等收入國家以及4個高收入國家。
研究人員通過追蹤和采訪,結合他們自身的經濟壓力、生活壓力、工作壓力以及其他不良生活事件等。
在根據10年的平均隨訪期間,這些人一共有7248人死亡,其中5935人因心血管疾病而病逝,4107人因冠心病而病逝以及2880人死于卒中。
(壓力與全因死亡率、CVD、冠心病和中風的關系)
通過數據對比,研究人員發現---壓力與死亡、心血管疾病以及中風風險增加都存在顯著的關聯:
比起常人,高壓力狀態下的人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22%,心臟病發作風險增加24%,以及中風風險增加30%。
(調整后的男性和女性壓力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高強度工作壓力下,增加了心臟病變的風險
拼命的工作,促使心臟長期超負荷,長期的熬夜、抽煙喝酒,或者是遇事不穩定,又或者長期熬夜加班,就會使心臟處于超負荷狀態。
在這個時期,通常心態不算沉穩,如果遇到一些刺激的事情,就會導致心衰,還容易引起猝死。
隨著年齡增長,心血管和心臟就容易出現動脈硬化,另外若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還可能會刺激到心臟,出現心血管疾病。
在生活當中一定要留意,改變生活當中的一些不良習慣,進行積極的預防。
應該怎樣預防心臟病呢?
1.控制情緒
由于遇到一些突發事件,通常不能控制自己,導致一些不良后果出現,平時一定要保持愉悅的心情,學會緩解壓力。
2.戒煙戒酒
研究表明:抽煙的人患心臟病的幾率要比不抽煙的人群高很多。而過量飲酒也會使肝臟和心臟代謝負擔加重,所以在平時一定要戒煙戒酒。
3.注意飲食
平時要多吃一些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并且要減少膽固醇的攝入量,可以適當多吃蔬菜與水果,少吃高油高糖高鹽類的食物。
4.減肥
肥胖容易使血液的粘稠度增高,增加患病的幾率。如果出現肥胖,并且體重遠遠超過正常體重,平時就要進行積極的鍛煉并且控制飲食。
5.養生良好生活習慣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習慣,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長期熬夜,且要避免情緒過大的波動,同時適當地運動半個小時,可以有效使患病的幾率下降30%。
另外,還需要定期到醫院檢查心臟情況,最好是每年要進行一次體檢,做到早發現早控制,防止發生嚴重的后果。
多項研究證實: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以及糖尿病等,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素,因此對于這類慢性疾病,更需要積極配合治療,及早改善生活方式。
同時,若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呼吸困難,又或者容易疲倦,則說明心臟已經開始衰竭。
此時就需要留意下小腿、腳踝或者腳背處是否出現水腫,留意是否是心力衰竭的征兆。
當然,多數情況下,只要能夠早期進行治療,通過改善藥物、生活方式、手術等方式進行早期干預,還是能夠避免惡化,保住性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