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深度解密美軍B-21轟炸機

俄羅斯總統普京曾說,外交抗議一百次,不如轟炸機翅膀扇動一次。在談B-21之前,筆者不得不懷著沉重的心情回憶一段心酸史。

1999年5月7日,美軍509轟炸機編隊兩名飛行員駕駛一架B-2轟炸機從美國的懷特曼空軍基地起飛,攜帶5枚JDAM GPS精確制導導彈,長途奔襲15個小時飛到南聯盟首都貝爾格萊德上空,于當地時間23點45分,悍然對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進行了轟炸。轟炸造成了3名中國公民死亡,數10人受傷。雖然事后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致歉,表示轟炸失誤,但于中國人民而言,這次轟炸是悲痛的、屈辱的、不甘的、難以回首的一段歷史。

被B-2轟炸后的南聯盟中國使館

B-2作為全球首款(也是截至目前為止唯一一款)隱身戰略轟炸機,長途跋涉深入南聯盟腹地,飛臨首都貝爾格萊德上空,南聯盟的防控體系卻絲毫沒有發覺,不禁讓人毛骨悚然。其實,即便現在,多數防空系統對B-2依舊束手無策,只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可見,轟炸機,特別是隱身戰略轟炸機對他國的巨大威懾力和壓迫力。

戰略轟炸機發展路線


長期以來,戰略轟炸機的作用一直飽受質疑。質疑點主要有:

1. 可替代性。戰略轟炸機主要用于遠程奔襲至敵區進行轟炸,而陸基(地下導彈發射井)與海基(核潛艇發射井)也可實現這一打擊功能。

2. 投入巨大。現代防空體系下,戰略轟炸機要實現突防,需要具備B2高隱身性或圖160超音速飛行(優勢越來越低)的能力,再加上大載荷大航程的要求,使得研發和生產成本巨大。

然而,同樣因為這兩點原因,使得戰略轟炸機徹底淪為大國的“玩具”,只有科技、軍事、經濟基礎非常雄厚,國土與戰略縱深足夠大的強國才有能力、有必要研發和部署這一機型。從美俄都在緊鑼密鼓的研發下一款戰略轟炸機動作來看,這一機型對強國三位一體核戰略至關重要。世界上多數國家之所以沒有戰略轟炸機,不是不需要,而是自身能力不足且無法購買(美俄多類軍用機型均有出售,唯獨戰略轟炸機嚴禁外售)。

當前,世界上只有美、俄兩國擁有戰略轟炸機。美國現役的型號有B-52、B-1B、B-2;俄羅斯有Tu-95、Tu-22M、和Tu-160。其中,B-52、Tu-95為亞音速戰略轟炸機;Tu-22M、B-1B、Tu-160為可變后掠翼超音速戰略轟炸機;B-2為隱身戰略轟炸機。從美俄的戰略轟炸機發展來看,這一機型的迭代路徑為:遠程重載→高速突防→高隱身性突防。

美軍現役轟炸機型號

俄軍現役轟炸機型號

由于每次迭代前后,飛機發展方向和性能均有較大區別,因為筆者將遠程重載定義為第一代轟炸機(二戰時期);高速突防定義為第二代轟炸機(美蘇冷戰時期);高隱身性定義為第三代轟炸機(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俄羅斯現役戰略轟炸機主要處于二代機階段,美國的B-2為三代機階段。

美國B2戰略轟炸機(翼身融合)

由于翼身融合能大幅降低雷達散射截面積(RCS),短期內的戰略轟炸機都將采用這一構型來提高隱身能力。但是,由于缺乏尾翼,翼身融合的飛機通常控制難度大,對飛控系統要求較高。因此,盡管飛行速度對突防能力也很重要,但迫于飛控限制只得被迫妥協。但筆者預測,下一代轟炸機將集中攻克翼身融合構型下的飛控難題,向高速兼高隱身性的方向發展。

B-2全機結構布局半剖視圖

美軍B-21研發進程


1997年,單位重量價格比時值黃金還要貴的美國隱身戰略轟炸機B-2(單價24億美元)服役,一枝獨秀邁入了三代機梯隊。服役后雖然表現出了較好的威懾力和作戰能力,但由于價格過于昂貴,并沒有大規模列裝(交付21架,1架墜毀,現役20架)。

1999年,此時B2已交付20架,美國空軍提出下一代戰略轟炸機規劃——“2037轟炸機“計劃,這便是B21的發端。

2004年6月,美國空軍推出NGB(下一代轟炸機)項目,并計劃于2018年服役,因此也稱“2018轟炸機”。

2009年6月,由于美高層在NGB項目的技術、定位、必要性等方面存在諸多分歧,五角大樓宣布中止該項目。

2011年1月,美國宣布投資一款遠程、具核打擊能力,也可遙控駕駛的轟炸機,空軍隨后推出LRS-B項目。筆者認為,軍方對遙控駕駛的需求,奠定了后期B-21支持無人駕駛狀態。

2014年7月,美軍發布LRS-B項目的征求意見書,計劃以單架5.5億美元(2010財年)的價格采購80-100架該飛機,并計劃最終服役175-200架。

2015年10月,諾斯洛普·格魯門(以下簡稱諾格)公司取得了LRS-B項目的合約。據悉,該飛機還可用于情報搜集機、戰斗管理器、攔截機。

諾格公司競標LRS-B項目時提供的方案(回憶渲染圖)

2016年2月,美國空戰研討會上,LRS-B項目被命名為B-21,代號Raider,并發布藝術渲染圖。其中,21意指該飛機為21世紀第一架轟炸機,Raider則是為紀念杜立特突襲(Doolittle Raid,也稱二戰東京空襲)。初步預設采購數量定為了100架,并計劃于2030年初具作戰規模。

2016年2月公布的B-21渲染圖

2016年3月,美軍公布了B-21的7家一級供應商,通過對供應商的分析,可以勾勒出B-21的一些基本情況。

2018年12月,B-21關鍵設計審查(CDR)完成。美國空軍42號工廠被確定為B-21的總裝廠,并開始動工搭建新的機庫。

2019年3月埃爾斯沃斯空軍基地被選為第一個B-21轟炸機訓練和作戰部隊駐地,另外兩個部署基地為戴斯空軍基地和懷特曼空軍基地。

2020年1月,諾格公司發布B-21藝術渲染圖,展示了進氣口與起落架布置效果圖。

2020年1月公布的B-21渲染圖(埃爾斯沃思空軍基地)

2020年1月公布的B-21渲染圖(懷特曼空軍基地)

2020年1月公布的B-21渲染圖(戴斯空軍基地)

2021年6月,2架B-21被證實在42號工廠生產。

2022年2月,6架B-21被證實在42號工廠生產(試驗機)。

2022年3月,首架B-21生產組裝完成,已移至校準設施。美空軍部長再次提出無人轟炸機與轟炸機并存的方案。

2022年5月,美空軍宣布B-21預計于2023年進行首飛。

B-21戰略定位

針對美國空軍官方網站公布的B-21介紹,就重要內容作以下幾點總結:

1. B-21是具備投送常規彈藥和核彈藥的雙重打擊能力的隱身戰略轟炸機。

2. B-21服役后,將取代B-1B和B-2,與B-52H構成美國空軍轟炸機編隊

3. B-21除了可以執行轟炸任務,也具備高空偵察、電子對抗、遠距離通信等能力,言外之意該飛機可以只身執行遠距離轟炸任務,具備一定穿透能力,無需編隊護航。

4. B-21支持無人駕駛狀態。

從以上官方消息,解讀如下:

B-2的退役意味著美軍已徹底告別冷戰時期不惜重金搞軍備競賽的思維,轉而追求更高的性價比。

超音速的B-1B退役,服役70多年的亞音速B-52H繼續服役,說明在現代化防御體系下,二者速度上的差異對生存能力影響甚微,而B-1B的退役很可能是因為維護成本較高。這樣的戰略規劃無疑對俄羅斯TU-160提出了挑戰,我國也需考慮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的必要性。

B-52H繼續服役,除了維護成本低,更重要的一點原因是經過近幾年的大規模改裝后,B-52H可充當高速巡航導彈的移動發射平臺,在防區外執行轟炸任務,生存能力得到提升,載彈量驚人。由此可見,超大載彈量的常規戰略轟炸機,在具備防區外巡航導彈的發射能力后,可謂物美價廉。

美國官方沒有強調B-21的針對目標,但美國多數媒體和政客都將俄羅斯與中國作為假想敵。2022年5月,美國空軍雜志提供了一幅渲染圖,圖中3架B-21飛躍解放軍南海某島礁基地。

美國空軍雜志提供的渲染圖(假想B-21飛躍解放軍南海某基地)

B-21產業鏈與部署


Northrop Grumman(美)

諾格公司總部位于佛吉尼亞州,是集軍用飛機、雷達系統、導彈防御系統、衛星與空間通信領域為一體的美國頭部軍火商。諾格公司于2015年取得了B-21的合約,將全權主導飛機的研制工作。在轟炸機領域,諾格公司負責研制了全球第一款隱身戰略轟炸機B-2,因此在這一領域有著比較深厚的技術儲備。

諾格公司大樓(弗吉尼亞州總部)

除了負責整機的研制工作,諾格還將負責B-21雷達系統的研發。其中,F-35戰機的機載AN/APG-81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ESA)火控雷達便是由諾格公司提供。

諾格公司研發的AN/APG-77和AN/APG-81雷達(F-22、F-35搭載)

除火控雷達外,F-35還裝備了由諾格提供的AN/AAQ-37和AN/AAQ-40分布式孔徑系統 (DAS)作為光學定位系統(OLS),用于提供飛機的態勢感知、紅外搜索與跟蹤、導彈警告等功能。但是,隨著系統升級,雷神公司將為F-35提供最新的DAS 。

諾格公司研發的AN/AAQ-37和AN/AAQ-40分布式孔徑系統

此外,諾格公司還為F-35提供了AN/ASQ-242通信、導航和識別 (CNI) 航空電子設備套件,用于F-35的敵我識別(IFF)、自動獲取飛行目的地導航數據、保障語音和數據通信鏈路穩定。除了AN/ASQ-242,BAE系統公司的AN/ASQ-239將被集成至F-35機體內,提供相應服務。

除諾格公司作為主承包商外,美軍還公布了其他6家一級供應商。

Pratt & Whitney Group(美)

Pratt & Whitney Group(普惠公司)將為B-21提供發動機解決方案。目前,多方消息表示,B-21將選用安裝在F35戰斗機上的F135發動機作為動力源。F135在推力與尺寸上都與B-21相適,另外有很好的應用案例,2臺F135兩足夠支撐B-21的需求。

Pratt & Whitney Group研發的F135發動機(F-35搭載)

BAE System(英)

BAE System為紅外/雷達/聲吶傳感技術、導航與制導技術、作戰管理系統(CMS)開發等領域知名供應商。據悉,BAE將為B-21提供電子防御系統,該公司近些年在這一領域承擔的知名項目有:

為F-35戰機提供AN/ASQ-239電子戰系統(EW),該系統使F-35具備360度態勢感知和端到端的能力,能夠監控、分析和應對雷達制導防空導彈和空中搜索雷達的威脅。

BAE System研發的AN/ASQ-239電子戰系統

為KC-130J空中運輸機與加油機提供了大型飛機紅外對抗(DoN LAIRCM)系統,該系統主要包括雙色紅外導彈預警系統(MWS)和定向激光對抗系統兩部分,以應對對方紅外監測與制導系統的威脅。

Rockwell Collins(美)

Rockwell Collins公司是通信、導航、飛行控、座艙顯示等領域知名供應商。據悉,Rockwell Collins將為B-21提供航電設備,該公司近些年在這一領域承擔的知名項目有:

為F-35戰機提供了大型全景多功能顯示器(MFDS),該顯示器可以顯示傳感器、武器和飛機狀態數據,以及戰場環境、戰術和安全信息。

Rockwell Collins研發的F-35 MFD顯示器

為F-35戰機提供了的頭盔顯示器系統(HMDS),該頭盔系統可以為飛行員顯示關鍵的飛行狀態數據、任務信息、威脅和安全狀態信息,還可以為飛行員將武器和傳感器(如雷達和EOTS)引導至所關注的區域,以及發出視覺提示,告訴飛行員應該關注的區域。

Rockwell Collins研發的F-35 HMDS頭盔

Spirit Aerosystems(美)

Spirit Aerosystems為全球知名的飛機制造商,也是波音公司最大的生產供應商,將為B-21生產相關金屬與復材部件,該公司近些年在這一領域承擔的知名項目有:

承擔空客A320、A350XWB、A380等機型機翼的生產。

承擔波音737、P-8A、747-8、KC-46A、767等機型機身和機翼的生產。

承擔波音777、777X、787飛機的復合材料部件、前機身、機翼的生產。

Spirit Aerosystems產線上的波音787

Janicki Industries(美)

Janicki Industries為知名的零部件、工具、模具供應商,擁有超高精度的五軸加工中心(CNC),是波音公司的供應商之一,主要提供復材類零件、模型樣機、工程服務等,將為B-21生產相關金屬與復材部件,該公司近些年在這一領域承擔的知名項目有:

制造F-35全尺寸樣機模型,供飛機前期RCS及其他參數的測試。

Janicki Industries研發的F-35全尺寸模型

承擔F-35機翼、機身蒙皮和面板的生產修正和鉆孔工作。

Janicki Industries為F-35翼身件休整

Orbital ATK(美)

Orbital ATK為美國知名火箭發射、復合材料和軍火制造商,于2017年被諾斯洛普·格魯門收購。并購前,該公司作為一級供應商,將為B-21生產相關復材部件(翼身、蒙皮等),該公司近些年在這一領域承擔的知名項目有:

為波音787生產出了25000余件復合材料結構部件,具體包括中段和后段機身的復合材料框架結構。

為F-35生產復材的上下機翼蒙皮、發動機短艙以及檢修蓋等,累計提供5000余個零部件。

美軍388戰機聯隊副指揮在Orbital ATK公司生產的F-35復材件上簽字

GKN Aerospace(英)

GNK是世界知名的飛機材料供應商,將為B-21生產相關復材部件(翼身、蒙皮等),該公司近些年在這一領域承擔的知名項目有:

為空客A320、A320、A330、A350XWB、A380以及波音737、777、787提供金屬和復材類機體零部件、布線系統、除冰裝置等。

為F-35提供艙壁、襟副翼、機門、阻攔裝置、發動機部件、頂蓬、駕駛艙窗戶防水耐磨防冰涂層。此外,該公司還與霍尼韋爾合作,為F-35提供起落裝置的機輪和制動器。

在對主承包商和一級供應商進行了簡單介紹后,結合各廠商供應經歷,對B-21部分件供應情況做如下預測:

B-21各廠商供應情況預測

組裝廠:美國空軍42號工廠

42號工廠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隸屬于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是美國知名的飛機制造、改裝、總裝、測試、維修基地,保密級別相當高。截至目前,負責過B-21、B-2、B-52、F-22、F-35、U-2、X-47B、RQ-4等飛機的相關工作。

42號工廠(2020年,1為B2機庫,2、3、4可能為B-21機庫,其中2,3已完工)

維護與技術支持:廷克空軍基地

廷克空軍基地位于美國俄克拉荷馬州,是美國空軍最大的航空物流管理中心,主要負責飛機及武器系統的技術支持、維護與維修、供應鏈管理。該基地現在提供技術支持的飛機型號有KC-135、B-52、E-3、E-6、B1B等。從官方提供的信息看,B-21的后期維修維護將在這個基地進行。

測試與評估: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空軍試飛中心、阿姆斯特朗飛行研究中心、空軍試飛員學校的基地。二戰以來,美軍空軍列裝的所有飛機幾乎都在這一基地進行測試,曾執行過B-52、B-1、B-2、F-22、F-35在內的美軍多數飛機的飛行測試工作,為美國空軍重要戰略基地。

從已公布的產業鏈來看,美國幾乎集結了國內所有的一流軍火商/基地來完成B-21的研發、交付與保障。在集所有優質資源下研發的B-21無疑是美國的寵兒,性能優越自不必說,更大程度上反映了美軍對隱身戰略轟炸機的重視程度。

部署基地:戴斯空軍基地、懷特曼空軍基地、埃爾斯沃思空軍基地(首個接納B-21的基地)

正在搭建的機棚(2020年12月,埃爾斯沃思空軍基地,B-21首站)

搭建完成的機棚(2021年8月,埃爾斯沃思空軍基地)

B-21與B-2的對比


B-2于1989年便完成了首飛,可否將B-21與B-2進行對比,從而推測B-21的一些性能呢?筆者認為是可行的,原因有兩點:

1. B-2是由諾格公司研發,從目前曝光的B-21渲染圖來看,外形與當年的B-2最初構想一致。從美軍公布LRS-B項目,到諾格公司競標成功,中間的時間間隔很短,說明諾格公司從未放棄隱身轟炸機的研發,B-21很可能是在B-2的基礎上發展改進而來;

B-2最初構想

2. 即使時至今日,B-2的性能依舊無以倫比,為B-21的奠定了很好的研發基礎。因此,B-21的身上必然有B-2的影子。

2019年,美國空軍雜志曝光了一張B-21與B-2對比圖片,左邊為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的真實B-2,右邊為B-21的假想圖。整張圖為俯視圖,差異顯著,因此筆者將二者的不同之處進行對比。

安德森空軍基地的B-2與B-21(空軍雜志假想圖)


翼身尺寸的區別

1. 如圖中紅色線條勾勒,B-2翼身后緣呈雙W型,B-21翼身后緣呈W型

2. 如圖中綠色線條測量,B-21翼身長度要小于B-2

3. 如圖中黃色線條測量,B-21翼身寬度小于B-2

B-2與B-21外形尺寸區別

關于B-21的尺寸,筆者曾在網上看到一組數據,列出來供大家參考。

B-2與B-21外形尺寸數據對比

上圖中B-2翼展占7塊方磚,B-21占6塊方磚,簡單換算后,B-21的翼展大概在45米左右,而表中給出的數據為46米。雖然各類數據都是估算,但基本可以確認的是,B-21的尺寸要小于B-2,好處是整機重量得到了減輕。從給出的數據看,B-21的負載也小于B-2,但筆者對此持懷疑態度。


氣動布局的區別

B-2與B-21氣動布局區別

1. 如圖中紅色線條標記,B-2與B-21氣動面布局不同。

B-2:通過4對氣動面和1個海貍尾控制飛機的航向、俯仰和翻滾。其中,1為開裂式方向舵,兩側開度不同時通過阻力差控制飛機的偏航,兩側全開時可做減速板使用;2為外側升降副翼,3為中間升降副翼,4為內側升降副翼,通過這3對翼面可以控制飛機的俯仰與翻滾;5為陣風載荷緩減系統(海貍尾),用于對陣風擾動做出補償,起降時也可控制俯仰,充當升降舵的作用。

B-21:在B-2的基礎上,去掉了內側升降副翼,好處是減少了控制面。另外海貍尾的尺寸明顯減小了,筆者猜測可能是由于B-2整機重量減輕的緣故。

2. 如圖中綠色與紫色線條標記,B-2與B-21的進氣道與尾噴管布局不同。

B-2:B-2進氣道有些“扭曲”,呈橢圓狀,位于機身上方并明顯突出,以增大進氣量;唇口呈鋸齒狀,可將雷達波進行散射,提高其隱身性;尾噴管采用扁平樣式,位于機身上方,并與機身后緣有一定距離,以大幅降低紅外輻射特征。

B-21:B-21的進氣道與B-2不同,進氣道外形規整,位于機身上方,但與駕駛艙平滑過渡,好處是使翼身上表面更為流暢,氣動特性更好,但對于如何解決進氣量不足不得而知;唇口邊緣與機翼前緣平行以降低雷達反射波峰(F-35戰機也采用類似方案,效果很好),提高隱身性能。尾噴管位于機身上方,直達機身后緣,但筆者認為這一方案真實性存疑,倒是空軍雜志另一幅渲染圖中的尾噴管布局似乎更合理,沿用了B-2的深埋縮回樣式,降低紅外輻射特征。

愛德華空軍基地附近沙漠上空的B-2與B-21(空軍雜志假想圖)

3. 如圖中黃色線條測量,B-2與B-21駕駛艙與發動機相對機身位置不同。

與B-2比較,B-21的駕駛艙相對于機頭似乎輕微后移,距離發動機也更近,好處是整機布局更為緊湊,結構重量下降,但發動機的噪音對駕駛艙的隔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起落架與外形的區別

B-2與B-21起落架和外形區別

1. 如圖中紅色線條標記,B-2與B-21起落架布局不同。

B-2:主起落架艙門為梯形,邊緣為直線,打開時與航向平行;前起落艙門為矩形,邊緣為鋸齒形,打開時與航向垂直。

B-21:主起落架艙門為矩形,邊緣改為鋸齒形,好處是提高了隱身能力,打開時與航向平行;前起落艙門為矩形,邊緣為鋸齒形,打開時改為與航向平行,好處是起飛降落時減小了阻力,也可做垂直安定面使用,提高起降穩定性

2. 如圖中綠色線條標記,B-2與B-21的機輪設置不同。

B-2:B-2共10個機輪,其中前機輪2個,主機輪兩側分別為4輪小車式。

B-21:B-21共6個機輪,其中前機輪2個,主機輪兩側各2個,機輪數量減少基本可以驗證整機正常起飛重量減輕的推測。另一方面,機輪數量減少,意味著整機結構重量減輕

3. 如圖中黃色線條標記,B-2與B-21駕駛艙風擋設置不同。

B-2:B-2共4塊風擋,由3條隔框分開。

B-21:B-21共2塊風擋,由1條隔框隔開,由于風擋表面需要一層鍍膜(吸波材料),用于減小雷達散射面積,提高隱身性能,在飛行員視野不受影響的前提下,減少風擋數量可以使風擋與隔框的連接縫減少,提高隱身性能。此外,隔框數量較少也能使整機結構重量減輕

4. 如圖中紫色線條標記,B-2與B-21外形不同。

與B-2比較,B-21的外形表面過渡更加流暢,如果說B-2的翼身上表面是由多段曲線相切而成,那么B-21翼身上表面更像是一條完整的曲線,這樣高階光滑的曲面可有效提高飛機氣動特性

B-21搭載武器


B-21在服役后,將取代現役的B-1B與B-2轟炸機,與現役的B-52H組成新的戰略轟炸機團隊。也就是說,B-21必須能夠攜帶現有的B-1B和B-2所能攜帶的武器。因此,我們通過對這兩款逐步退役的轟炸機武器介紹,即可大概推測B-21所攜帶的部分武器。

B-1B:

核武器:B-83核炸彈、B-61核炸彈;

常規武器:MK62水雷、MK-82通用自由落體炸彈(GP)、MK-82通用低風阻炸彈(LDGP)、MK-65水雷、GBU-31JDAM制導炸彈、CBU-87/89/CBU-97集束炸彈(CBU)、CBU-103/104/105(WCMD集束炸彈)、GBU-54LaserJDAM、GBU-38JDAM制導炸彈、GBU-39小直徑炸彈、MK-84通用炸彈;

防區外武器:AGM-154聯合防區外武器 (JSOW) 、AGM-158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 (JASSM)

B-2(Block 30):

核武器:B-83核炸彈、B-61核炸彈、AGM-129巡航導彈(可攜帶核彈頭)、AGM-131近程攻擊導彈(可攜帶核彈頭);

常規武器:Mk 82低阻力通用炸彈、MK84型普通炸彈、CBU-87型集束炸彈、'加圖爾'CBU-89子母炸彈、CBU-97末制導子母炸彈、GBU-57巨型鉆地彈、GBU-31“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GBU-38制導炸彈;

防區外武器:AGM-154A/B/C聯合防區外武器 (JSOW) 、AGM-158A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 (JASSM)。

B-21攜帶武器推測:

核武器:除前兩款轟炸機核武器外,還可能裝備LRSO巡航導彈(可攜帶核彈頭);

常規武器:除前兩款轟炸機常規武器外,還可能裝備AIM-120空空導彈、AIM-9X空空導彈、AIM-260聯合先進戰術導彈、MSDM防御彈等;

防區外武器:除前兩款轟炸機防區外導彈外,還可能裝備AGM-154A-1/C1、AGM-158B/C/D。

雖然寫了8000多字,但回頭看來覺得邏輯有些問題,查到的資料也有很多沒寫,后續再行補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B-52轟炸機:
號稱不沉的航母之關島基地
美軍轟炸機攜核彈升空!有圖為證,一旦發生誤判或事故將釀成大錯
魔影“黑蝙蝠”,頂級的B
美軍再向夏威夷珍珠港部署B2戰略轟炸機
大國空軍志——美國空軍轟炸機與無人機部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洪市| 石家庄市| 财经| 资兴市| 江津市| 湘阴县| 攀枝花市| 健康| 垫江县| 康保县| 城步| 温泉县| 嘉禾县| 平顺县| 太原市| 深州市| 山阳县| 古交市| 大渡口区| 林口县| 康保县| 建瓯市| 富宁县| 汾西县| 马边| 金门县| 普兰县| 正蓝旗| 溧水县| 三亚市| 麻阳| 布拖县| 大厂| 河北区| 鄂伦春自治旗| 东方市| 东源县| 井陉县| 河东区| 甘泉县| 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