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一號楚墓出土的《老子》雖然只有2000多字,但是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它是傳世版《老子》的母本。
1993年,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發(fā)生了一起內(nèi)外勾結的盜墓案。
得知消息的考古隊員到現(xiàn)場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工作,很快就弄清了古墓的基本情況。是一座土坑豎穴木槨墓,一棺一槨。
墓葬呈甲字形,墓道開口只有10多平方米,槨室由棺木、頭廂、邊廂三個部分組成。
考古隊員首先打開了沒有遭到破壞的邊廂,邊廂中全是清水,這些清水應該是地下水和雨水形成的蒸餾水。
看到廂中積水的考古隊員重新燃起了希望。有一句話講:“干千年,濕萬年,不干不濕就半年。”
這邊廂中全是積水,無疑是對文物zui好的保護,對盜墓賊也是一種阻礙。
事實證明考古隊員的推論出奇的準確。當考古人員將手伸進水里摸索尋找時,一件寫有“東宮之師”的漆耳杯被撈了上來。
這一下在場的所有人驚呆了,難道墓主人是沉于汨羅江自盡的屈原嗎?周圍一片寂靜,眾人起初是目瞪口呆后來露出了懷疑的神情。
大家伙兒思考片刻后繼續(xù)清理已經(jīng)遭到盜墓賊破壞的頭廂??脊抨爢T小心翼翼地一次又一次地深入清水中尋找可能幸存下來的文物。
忽然,一枚字體清楚、色澤青中泛黃的竹簡緩緩地浮上水面??吹竭@一幕的所有工作人員更加賣力地尋找,在頭廂的北側水底下?lián)瞥鰜泶罅康闹窈啞?/p>
興奮的考古隊員把這些竹簡清理、統(tǒng)計竟然多達804枚,其中有字跡的730枚,共計13000多個楚國文字。
原來盜墓賊雖然打穿了頭廂,但是頭廂的空間不大,廂內(nèi)有積水,盜墓者一時無法進入,再加上村民及時報警,這些珍貴的竹簡得以保存下來。
郭店版的《老子》的甲篇只有1000余字,為何傳世版《老子》5000多字呢?
通過解讀竹簡上的內(nèi)容,楚墓中出土的竹簡中有道家典籍兩篇分別《老子》和《太一生水》。儒家的典籍14篇分別為《緇衣》、《魯穆公問子思》、《窮達以時》、《五行》……等等。
郭店一號楚墓出土的《老子》分為甲乙丙三篇,甲篇是39枚竹簡1000余字,乙篇是18枚竹簡400余字,丙篇14枚竹簡300余字。
甲篇竹簡保存比較完整,只有一處缺字,乙篇丙篇多處缺字。
郭店版《老子》甲篇迄今為止所發(fā)現(xiàn)的zui早的《老子》傳抄本。通過研究郭店版《老子》才知道,甲篇才是老子本人所著的“經(jīng)文”。
《老子》俗稱《道德經(jīng)》在世間流傳了2000多年,一共81篇,5000多個字。多出的4000個字是怎么來的呢?專家學者一致認為5000多個字的傳世版《老子》由郭店版《老子》的甲篇思想上進行發(fā)散、補充、豐富而來的。
例如郭店版的《老子》甲篇:“有將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獨立不改,可以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傳世版的《老子》中拓展成第1章、第21章、第25章、第42章4個章節(jié)的內(nèi)容。郭店《老子》甲篇1000余字,變成傳世版5000余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郭店版《老子》和傳世版《老子》有哪些區(qū)別?
傳世版《老子》的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p>
但是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著名的這句在郭店一號楚墓出土的《老子》中根本不存在。
還有《道德經(jīng)》的第19章內(nèi)容“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惫臧妗独献印分小敖^巧棄利,盜賊無有。絕偽棄慮,民復季子。”
郭店版《老子》甲篇的風格是惜字如金、言簡意賅、簡約深邃,只有1000余字。傳世版《老子》晦澀難懂,寓意深奧5000多字。
失傳2000年的《太一生水》
西方哲學認為水是生命之源。失傳2000多年的《太一生水》卻給出宇宙生存論。
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四時復相輔也,是以成滄熱。滄熱復相輔也,是以成濕燥。濕燥復相輔也,成歲而止。
2000多年前我國古人的宇宙生存論竟然與今天的西方哲學認為的水是生命之源不謀而合。這也足矣證明中國古人的聰明才智毫不亞于現(xiàn)代西方的哲學家。
萬物的本原究竟是什么?在哲學上是一個玄之又玄的命題。迄今為止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隨著科技的發(fā)達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信服眾人的答案可能會不久的將來出現(xiàn)吧?
郭店一號楚墓的主人究竟是誰?
郭店一號楚墓出土的文物中除了珍貴的竹簡還有一把青銅劍、龍形玉帶鉤、七玄琴、漆耳杯、漆奩等文物。
漆耳杯上刻有四個字“東宮之師”。這位“東宮之師”到底是誰呢?根據(jù)墓葬形制及器物紋樣,文物專家推論郭店一號墓主人墓葬時期大至公元前300年前后。
那正是楚懷王執(zhí)政的時期,那么楚懷王在東宮時的老師不就是屈原嗎?難道是墓主人真的是沉于汨羅江的屈原嗎?
很遺憾,墓中除了出土“東宮之師”漆耳杯,并沒有出土任何墓主人的相關的物證。
傳世版《老子》俗稱《道德經(jīng)》它的傳播有多廣嗎?
原來這部在中國流傳了2000多年的著作16世紀就已經(jīng)傳入西方。
19世紀末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包括日本韓國等很多國家開始翻譯《道德經(jīng)》這部經(jīng)典。
據(jù)說德國每四個家庭平均就會有一本《道德經(jīng)》,僅德文的《道德經(jīng)》譯文就有82種之多。
根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道德經(jīng)》竟然是被傳播zui廣的世界名著之一。
無論墓主人是誰?值得我們致敬!大墓歷經(jīng)2300多年的滄桑而文物完好地保存下來,給后人留下如此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
愿更多的you秀傳統(tǒng)文化得以傳承,在考古界和文史界人的孜孜以求中,地下文物能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