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聽老人說起,脾氣虛了,人就廢了一半。但是你知道嗎?除了脾氣虛,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就是脾氣虛弱導致的中氣下陷。
為什么說他更嚴重呢?我們常說“脾氣宜升”,脾氣呢也被稱為中氣,也就是說我們身體上的精微物質是需要脾胃的中氣把他向上推,去給我們的形體官竅提供營養(yǎng)。這樣我們才不會出現(xiàn)頭暈眼花,身體疲憊,大便溏稀的癥狀。
如果中氣不足,脾胃虛弱,脾氣就不能去提升我們的內臟,就會出現(xiàn)臟腑下垂的情況。像一些胃下垂、腎下垂,女性甚至還可能出現(xiàn)子宮脫垂的癥狀。如果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精神疲憊,不想吃飯,臉色發(fā)黃,平時說話有氣無力的話。還經(jīng)常拉肚子,每次上廁所都要上很長時間。這你就要小心了,可能是需要提升你脾胃的中氣了。
今天劉醫(yī)生給大家分享的這個方子是專門針對脾氣不足導致的各種癥狀,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做成中成藥,叫“補中益氣丸”。他的主要作用就是補脾益氣,升陽舉陷,對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引起的各種癥狀都有很好的療效。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藥物。
他主要是由黃芪、人參、甘草、白術、陳皮、升麻、柴胡、當歸這8味藥物組成。
其中黃芪、人參、甘草這幾個都是補氣的藥物。黃芪補表氣,人參補里氣,甘草補中氣。這三味搭配在一起大補全身之氣,可以改善因脾氣虛弱導致臟腑下陷。
白術和陳皮,這兩味是健脾的藥物,可以增強脾胃的功能。讓脾氣有力地升舉內臟,推動精微物質的運行。而且陳皮還可以理氣行氣,避免了前面三味補氣的藥物太過,造成氣滯的情況。
升麻和柴胡這兩味藥,都有升陽舉陷的作用,而且藥性偏寒,可以防止黃芪、人參、甘草這些補陽的藥物,助陽太過化火,使我們出現(xiàn)上火的癥狀。
最后一味就是補血圣藥當歸,我們常說“血為氣之母”,意思就是“血能生氣”。所以,一般在補氣的方子中我們也會加一些補血的藥物,來提高整個方子補氣的效率。
整體分析下來這個補中益氣丸,既能補氣又能健脾,還能升陽舉陷,對于脾胃虛弱引起的癥狀有很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