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曾柏1931年出生于湖北省監利縣,湖北中醫藥大學教授,我國著名的中醫痰病學家,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他創新了中醫的學術醫想,創立了中醫痰病學,普通應用于中醫各科,治好了大量的疑難雜癥,解除了無數病人的痛苦,將中醫的發展推上了新的高度。
由于家境不好,他從小就到藥店去當學徒,在一天的辛勞之后,他沒有像其他同事一樣,出去放松和休閑,而是堅持學習《醫學三字經》《湯頭歌訣》《瀕湖脈學》等中醫入門書籍。在每次和侍診時,他特別勤奮,不僅研墨抄方,而且細心觀察,時時向師傅請教,每天晚上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
不到幾年,他已經掌握了基本的中醫理論,對于一些常見病也可以獨立開方診治了。1954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他積極參加抗洪搶險戰斗,多次出生入死,出色完成了醫療救護任務,事后被評為特等功,并被保送到湖北省中醫學院學習。由于學習成績非常優異,因此畢業后留校任教。
在那個動蕩的時代,他主動參加醫療巡回義診隊,長期在基層為廣大人民群眾治病,積累了大量寶貴的臨床經驗,對后來創立中醫痰病學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在臨床中他發現大量的病患都有一個共同的癥狀,那就是痰比較嚴重。他想到曾經讀過的明代張三錫的《醫學準繩六要》中記載:“痰飲變生諸癥,以治痰為先,痰飲消則諸癥愈。”于是,他開始在臨床中運用這一理論,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于是,他進一步深入研究,正式提出中醫“痰病學”的治療思想。后來,經過不斷的改進,朱曾柏教授提出了“中醫痰病診斷標準”,根據體征和癥狀特點概括為28條,為診斷和防治痰病痰證提供了標準,受到廣泛好評,并被國內外學者、期刊和專著引用、轉載多達30多次。
中醫痰病學具有非常鮮明的特色和顯著療效,有效提高了治療疑難雜癥的效果,而且費用非常低廉。在臨床上也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有一次,朱曾柏接診了一位41歲的患者。心前區疼痛已經3個多月,從縣醫院看到省級醫院,西醫、中醫都試過,甚至用過偏方,但是都不見效果,連引起疼痛的原因找不到。后來慕名找到朱教授。朱老診運用痰病學診斷后,認為這是典型的痰熱結胸的癥狀。于是用化散痰熱的方子進行調治。患者見朱老也是開了一些中藥,沒有什么特別的辦法,頗為失望。
朱老耐心解釋患者才勉強同意服用兩天的藥物試試。第三天,患者一早就來找朱老,告訴朱老自己的癥狀大為緩解,表情興奮,難以掩飾。后經繼續服藥15天,所有的癥狀全部消除。這樣的病例,在朱老幾十年的行醫生涯中數不勝數,屢見不鮮。
在長期治療各科痰病、痰癥的基礎上,朱老進一步提出五臟生痰的學術思想。在長達20多年的臨床實踐中,證明五臟生痰說是正確的,特別是在診治很多疑難雜癥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被業界認為是對中醫的新發展。
朱老不僅醫術高超,而且醫德高尚,幾十年來他一直堅持義診。他義診有三個原則:一是先重后輕,先遠后近;二是不掛號,不收費;三是不管是富貴與貧窮,都一視同仁。對于一些貧困的患者,他還自己掏錢送藥。
朱曾柏教授從事中醫工作60余年,不僅中醫學理精深,學術思想獨特,而且臨床經驗非常豐富,廣泛吸取現代醫學成果,在治療各種疑難雜癥、危急重癥和癌癥方面獨辟蹊徑,收到了顯著的療效。
朱老將自己的所學、所思、所得整理成冊,公開出版了幾十種醫學著作。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中醫痰病學》《中醫內傷熱病學》《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辨證施治》《朱曾柏疑難雜癥醫療經驗集》《朱曾柏治癌病案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