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在社會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商業的本質是交易,創造價值滿足人性的需求是商業的基本規則。同時,商業也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的進步。
在商業活動中,商業模式是利益相關者之間價值傳遞和價值分配的關系。商業模式創新,不光是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價值鏈的參與方都能獲益才可能持續發展。
商業的本質是價值的交換,即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和價值獲取的過程,這是商業社會的基石。
商業起源于價值與物品的交換,商業創造價值的規則千百年始終未改變,人性的需求是商業的核心動機。因此,產品價值出發點在于客戶,解決客戶的核心痛點,為客戶創造價值才是回歸商業的本質。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是基本的商業組織,一切商業活動圍繞價值創造,包括提供產品和服務所涉及到的市場、研發,采購、生產、銷售、維護等,以及相應的流程和秩序。企業通過提供客戶產品或服務獲得價值兌現,從而在商業上完成閉環。
商業活動的價值體現在所創造的產品或服務滿足需求或解決問題,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財富。同時,由于市場存在激烈的競爭,促使企業不斷創新和科技進步,帶動社會經濟發展,推動整個社會進步。
商業模式是商業活動中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利益相關者包括客戶、供應商、銷售商、合作伙伴等,交易結構并非靜態的價值交換關系,也是會動態演進。
商業模式和戰略相關。戰略是發現機會,協調統籌資源實現創造價值,完成戰略目標的過程。商業模式基于價值創造,解決如何從客戶獲取價值,以及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價值分配的問題。
企業的商業模式要與戰略相匹配,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基于戰略選擇商業模式,戰略是商業模式設計的依據,商業模式是戰略執行的主要抓手;二是戰略支撐商業模式,關鍵資源和能力是商業模式重要的制約因素,要由戰略來保障商業模式的落地。
商業模式表現為組成要素以及之間的相互關聯關系,主要回答三個問題:一誰是利益相關者,上游是誰、下游是誰、同行又是誰;二和這些利益相關者有什么價值可以交換;三如何設計共贏的交易結構,讓參與者盡可能地共享利益。
商業模式的六個要素,包括定位、業務系統、關鍵資源能力、盈利模式、自由現金流結構和企業價值。
1、定位。商業模式定位是滿足客戶需求的方式,即企業提供什么樣的產品和服務來實現客戶的價值,這是商業模式構建的起點。
2、業務系統。業務系統是商業模式的核心,是企業達成定位所需要的業務活動、各合作伙伴扮演的角色以及利益相關者合作與交易的方式和內容。
企業的業務活動創造產品和服務來落地。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到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如供應商、經銷商、合作伙伴等,相關相互之間也有不同的關系,如契約、租賃、特許、參股、控股等,企業通過業務活動和利益相關者連接為一個有機的價值網絡。
3、關鍵資源能力。業務系統決定了企業所要進行的活動,而關鍵資源和能力完成商業活動必須掌握的資產、技術和能力。
資源包括金融資源、實物資源、人力資源、客戶關系等,能力包括組織/管理能力、技術能力等。企業通過整合關鍵資源和能力,形成競爭優勢,保證能夠企業持續發展。
4、盈利模式。盈利模式是企業如何獲得收入、分配成本、賺取利潤。盈利模式是在業務系統中價值鏈結構前提下,企業利益相關者之間利益分配格局中企業利益的表現。
傳統的盈利模式是企業提供給客戶的產品和服務客戶獲取收益,盈利模式創造有兩種,一種是收入來源,是產品或服務的直接客戶,也可以是第三方客戶,或者兩者皆有;另一種是成本來源,可以是企業自身,也可是第三方伙伴,或是多方共擔,還可能是零可變成本。
5、自由現金流結構。自由現金流結構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現金收入扣除現金投資后的剩余的,貼現值反映了企業的投資價值。
現金流結構體現企業商業模式的特征,優秀商業模式下往往能夠以更少的投資、更低的運營成本獲得更多的收益,并且能夠高效率持續成長。這決定了企業的投資價值,以及提升投資價值的實現效率和價值增長速度。
6、企業價值
企業價值,即企業的投資價值,是企業預期未來可以產生的自由現金流的貼現值。
企業的投資價值就是商業模式的終點,是評判商業模式優劣的標準。商業模式較好的企業,通常盈利穩定現金流充沛,市場估值也較高。企業的最終價值,不取決于有多少營業收入,而是取決于有多少盈利,取決于未來自由現金流的折現值。
商業模式創新給企業帶給的價值,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更容易吸引客戶。像互聯網的免費模式,主要目的是要為了獲得新的客戶,然后通過后續的服務來收費。
2、 更高效組合資源。企業自身沒有資源,通過整合外部資源的,創造新的產品與服務,例如滴滴打車。
3、更低的運營成本。互聯網電商模式,如亞馬遜讓書籍出版者直接將新書拿到網上來賣,這樣成本會降到最低,出版社就可以返利給消費者,促進銷量。
4、 獲利能力提升。自己對接供給與需求,例如蘋果 IOS 生態上有大量的應用商店,客戶直接在這些應用商店購買他們要的產品或是服務,蘋果從當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