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德國進軍波蘭開啟了第2次世界大戰的序幕,隨后劍鋒直指法國以傷亡15萬人的代價,拿下歐陸強國法蘭西。
(二戰形勢圖)
隨后制定“巴巴羅薩”計劃,在蘇德戰爭開始前三個月蘇軍損失飛機多達8000多架,坦克15000多輛,迅速突進烏克蘭拿下基輔俘獲近66萬人。
即使到后來德軍處于下風面臨兩線作戰,對西線盟軍造成了較大殺傷,多次在東線開展戰略反攻,對此我們不禁會產生這樣的疑惑,二戰期間的德軍到底擁有什么樣的超強實力,能夠將整個歐洲攪得天翻地覆,接下來就向大家詳細探究德國為什么這么能打?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樣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對于軍隊而言,同樣如此,即使有著超強的意志力,硬實力不行最終還是望洋興嘆。
(強大的德軍)
比如在二戰期間,中國軍隊在面對日本時,雖然各參戰部隊都有著極其昂揚的斗爭精神,但是在裝備武器上卻落后了太多,導致我們付出了大量的傷亡。
所以能夠支持納粹德國發動一次又一次大規模百萬人級別的戰爭,靠的就是當時德國強大的經濟實力、以及發達軍事工業。
1933年隨著希特勒上臺后,大力實行新經濟政策,在開展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解放生產力有力促進了德國經濟的復蘇,到1936年國民收入已經實現翻一番,已經開始將觸角延伸至萊茵河畔地區。
(先進的軍事裝備)
從當時落后的戰敗國,一舉成為整個歐洲舉足輕重的經濟大國,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工業、商業以及農業都得到了穩步發展。
特別是工業方面生產總值占據全世界14%左右,超過了英法兩國總和大有追趕美國之勢,特別是鋼鐵總產量已經超過2300萬噸位居歐洲第一。
有了工業產業作為基礎,希特勒為徹底扭轉一戰不平等條約對德國所產生的限制,便大力加強軍隊建設,無論是火炮生產數量還是坦克數量,都位居全歐洲第一。
(希特勒檢閱軍隊)
當然德國軍隊為什么能夠如此能打,除了有極其完備的軍事工業以外,具備超前的戰術理念以及訓練有素的士兵。
這就必須提到1933年德國總參謀部所提出的作戰條令,此條令一出讓德軍實現從上至下的巨大改變,軍隊戰斗力實現極速上漲。
德國在一戰戰敗后受到了嚴厲制裁,自此在國內對那場戰爭進行深刻反省,認真找到當初戰敗的原因,其中有一點就是德國軍隊延續普魯士軍隊的傳統。
(希特勒上臺)
要知道傳統的普魯士軍隊具備很嚴重的封建主義色彩,上下級之間有著極其嚴格的界限,從而導致軍隊戰斗力受到很大限制。
但是1933年的作戰條例,規定了軍隊的基礎是士兵,除此之外,在德軍內部無論是士兵還是高級軍官,當大家走到一起時,都會以同級相處。
在戰場上,德軍軍官并不會待在指揮所,而是率領士兵往前沖鋒,即使是將軍等高級軍官也會身處一線指揮戰斗和所有的士兵并肩作戰。
(強大的軍工生產能力)
比如像隆美爾就多次乘坐坦克率領軍隊與敵人戰斗,這在很大程度上恰好反映了官兵一體,更有力提高了整支軍隊的戰斗力。
在二戰爆發前幾年,英法兩國軍隊多次與德軍開展軍事演習以及交流,讓兩國軍隊官員感到有些驚訝的是,德國軍隊高官居然和士兵同在一張桌子上吃飯,這讓他們看了感到有些不可思議,軍官怎么能夠與士兵在一起。
官兵一體在很大程度上大幅度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此外由于德國軍事工業發達,無論是飛機生產量還是裝甲坦克等生產量早已名列歐洲第一,德軍作戰理念上的改革力度上領先于全球。
在此基礎上實施了閃電戰,而閃電戰的核心在于以裝甲部隊為突擊核心,摩托化步兵配合空軍,從而實現對敵方防線快速突破。
(強大的德軍坦克)
無論是什么樣的戰法,都是以人為中心,如果德軍不重視官兵一體,即使有再好的戰法,最終也難以實施,或者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其效果大打折扣。
反觀蘇聯雖然建立了蘇維埃政府,但是在后續軍隊改革中,導致不少擁有豐富經驗的紅軍將領被解職,新上任的軍隊指揮官只能機械地服從上級的命令,面對戰爭的突然變化束手無策,從而遭受大敗。
從普魯士時代開始,德國軍隊內部就非常注重對下屬各單位乃至士兵主觀能動性的改造,所有人員不能只是機械性地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
(視死如歸的德軍)
特別是在遭遇困難的情況下,不應當產生抱怨而是應當積極開動腦筋,盡最大可能完成上級所給予的任務,但是在一戰期間德軍對于這項傳統卻有所忽視。
在希特勒上臺后,認為德軍想要洗刷恥辱,必須重拾普魯士時期的傳統還要強化它,于是在1933年便出臺了部隊指揮的《作戰條例》
要求所有參戰人員在完成上級任務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能不能做,還要應當考慮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既有助于避免蠻干,更能夠提高軍隊效率。
(戰場上的德軍士兵)
在后續的戰爭中,無論是基輔戰役還是后來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作戰方針基本是以此為基礎,既有助于充分發揮士兵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又能夠在復雜多變的戰場上高效率地完成任務。
這也是為何德軍在面臨兩線作戰時,雖然面對極其強大的對手,但依然能夠給對方造成大面積的殺傷。
說完這些,大家或許就應該明白德軍戰斗力為何會如此強悍,其本質基礎則是來源于強悍的經濟實力以及極其發達的軍事工業。
(戰場上的德軍)
另外德軍軍事部門,對軍隊實行自上而下的改造,既有助于提高整治軍隊的戰斗力,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士兵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軍隊戰斗力快速提升。
德軍在擁有強大戰斗力的同時卻倒行逆施發動了不義之戰,相繼侵略歐洲地區多個國家,并歐洲大陸制造了大量的集中營,讓數百萬普通百姓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