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男尊女卑的封建習俗,在中國古代名垂青史的人大多數是男性,但在這種社會環境下,也出現了一些優秀的女性,她們的才學并不輸給任何當時的男性文人。特別是在宋朝這樣重文輕武的政策下,這個時代出現的的才子佳人尤其多。其中有一位才女,不僅她自己很有名,她的父親和哥哥也是著名的詩人,她就是蘇軾的妹妹蘇小妹,在民間流傳著不少關于她的故事,其中就有她和一個和尚切磋對聯時留下的巧句。
才女的養成
才華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古代那些擅長吟詩作賦、知書達理的女子,大多出身很好,不是家中富裕就是書香世家,這樣的家庭是有精力和金錢支撐她們去讀書的,她們能接觸到的也大多都是博學之人,時間久了自然眼界開闊,談吐得體。即使資質平庸,在接受良好的教育后氣質也會和普通人家的女子天差地別。普通百姓連吃飯都成問題,而且還有重男輕女的觀點,就更不考慮送家里的女兒去讀書了,哪怕這個女子天生在詩詞方面有些天賦,沒有接受相應的教導,這份天賦也會慢慢荒廢。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才女的。
宋朝有四大才女:李清照、朱淑真、吳淑姬、張玉娘。她們寫下的詞每首都是驚才絕艷,再看她們的成長環境,幾乎都是成長在生活較為優渥,不愁吃喝的家庭,即使不是富戶,家中也有讀書的長輩,這些為她們后期能夠創作出傳世的詩詞打下了堅實基礎。
除了上面四位,宋朝還有一位很有名的才女,那就是蘇軾的妹妹蘇小妹,野史中記載她大名蘇軫。作為大文豪蘇軾的妹妹,也是才華橫溢,在日常生活中喜歡和蘇軾對詩,二人也會一起出行,以文會友。民間流傳著不少關于蘇小妹的趣事。
才女趣事
其實史料記載中是沒有蘇小妹這個人的,蘇小妹多出現在民間傳說和一些野史中。蘇軾過世后人們在整理他寫過的書信時,發現這些信中沒有一封談到過這個頗有名氣的妹妹,他留下的所有作品中都沒有這個妹妹的痕跡。
蘇軾確實有過一個妹妹,不過她在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后面蘇小妹的那些傳聞故事,大多是當時的人們杜撰出來的,這其實也算是古人創造的一個虛擬形象,她的存在代表著聰慧的女子。在不少文獻中都收錄了關于蘇小妹的一些趣事。
記載中蘇小妹和蘇軾性格相似,喜歡給一些文人才子出各種各樣的題目,也跟著哥哥結識了不少好友,佛印和尚就是其中一個。一天佛印和尚和蘇東坡在樹林里相對打坐,兩個人坐了很長時間,佛印看到蘇東坡的坐姿,就對他說:“觀君之姿,酷似佛祖。”蘇東坡聽到佛印的夸贊很高興,隨后他看到佛印的袈裟衣擺散在地上,又恰好是褐色,于是靈機一動嘲諷佛印:“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糞。”佛印和尚聽后并沒有像蘇東坡預料的那樣惱羞成怒,只是平靜地看著他,說:“我看你卻像一尊佛。”
蘇東坡沒有深入去想其中含義,高高興興回家后將這件事轉述給蘇小妹。蘇小妹卻從佛印的話中聽出了門道,不由得嘆了口氣對自家哥哥說:“你又輸了。佛曰:心中所想,目有所見。佛印之所以看你像佛,是因為他心中有佛,然而你說看他像牛糞,這就是說你心中只有牛糞啊!”蘇東坡這才反應過來。
他們兄妹二人和佛印和尚之間類似的趣事還有很多。佛印和尚和蘇小妹還有過幾次正面交鋒,不過大多以失敗告終。
結語
像蘇家兄妹和佛印之間的對對聯行為在當時是很常見的。才子才女們之間互相對詩作賦,是一種友好的溝通交流的方式。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其中的輸贏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夠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交流的時候所碰撞出來的靈感火花,能從對方身上學到東西。這種良性的交流方式促進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進步,也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詞作品。這樣的活動一直流傳下來,在今天的一些文學團體中仍然能看到它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