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樂寺塔,又名妙樂寺真身舍利塔,位于武陟縣西8公里北張村北。該塔為國內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五代塔之一,建于唐,后周顯德二年(995年)重修,寺已早廢,唯塔獨存。據碑載:佛祖舍利靈骨,建寶塔一十九所,妙樂寺塔其一也,序列第十五 塔身呈方形,高34.19米,為13層迭澀式磚砌建筑,具有唐代磚塔的建筑特征。塔身自下而上每層高度均勻遞減,外輪廓呈優美的拋物線形,南壁2-13層各一龕,內置銅佛,其余壁面,間或辟設佛龕,亦置銅佛,諸層檐翼角下,是有木質角梁、梁頭懸鐵風鈴、清脆悅耳之聲、數里可聞。
妙樂寺塔,塔頂鐵剎,由相輪和寶蓋、仰月和寶珠組成,四隅各置一個蹲鐵獅,分別系一個鐵鏈牽拉鐵剎。塔心室是方形,室壁是豎井形,每一層設樓板和樓梯。塔心室地平磚隙間,投入硬幣能聽到水聲,故有塔下有井的傳說,其實為塔下地宮長期積水所致。是河南省現存的最大的五代磚塔。塔頂上長有2株木槿樹,明趙貞吉過妙樂塔有詩云:“洪流千古意、孤塔往來心、寂寂留雙槿、花開不計春”。
妙樂寺塔為九級八面,正面向南,東西南北四面各辟一拱狀門。塔為純磚結構,
塔身、心柱、內廊、梯級、
腰檐等均為磚砌而成。妙樂寺塔塔身呈方形,
佛龕,亦置銅佛。
塔二層以上各層的四面,均隱出直欞窗形。妙樂寺塔,塔的底層是近澀式腰檐,二至八層均是平座迭澀式腰檐。二至八層,外壁內繞以
走廊,中砌八邊形塔心柱,內設磚砌梯級。第一層入口在西南首,第二層在南首,第三層在西北首,第四層在東北首。
再往上,各級塔梯形成十字交叉,至九層無磚柱,無走廊,內部易為八邊形磚室,上置八角形藻頂,再上層就是塔剎。
妙樂寺塔塔頂鐵剎,由
相輪、寶蓋、
仰月和寶珠組成,四隅各置一蹲鐵獅,分別系一鐵鏈牽拉鐵剎。塔心室為方形,室壁為豎井形,每層設樓板和樓梯。塔心室地平磚隙間,投入硬幣可聽到水聲,故有塔下有井的傳說,實為塔下地宮長期積水所致。為
河南省現存的最大的五代磚塔。
大美中國古建筑之“中國古代名塔”系列,感謝關注,感受中國古建筑之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