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確實很美,通過對柳樹的一番贊美,引出了作者謳歌景致贊美春天的感情。
賀之章(659—744)越州永興人(現浙江蕭山),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大書法家,其詩如人,開朗豁達,清新
易懂,廣為民間流傳,深受人們喜愛。其中最有名的一個是這首,還有一個是《回鄉偶書》,流傳至今,婦孺皆知。
賀之章的《詠柳》是怎樣寫的呢?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是作者通過對柳樹的贊美,細致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第一句"碧玉妝成一樹高",形容柳樹就像化妝了一樣,翠綠的碧玉有一樹高,先是視覺上的感受,整體的綠色印象。
第二句接著筆鋒一轉,由表及里的描寫了樹的枝絳,"萬條垂下綠絲絳",進一步寫出了柳樹垂下的絲絳,隨風擺動,真是有著千萬種的柔情。
第三句寫得更細致了,描寫了柳葉。作者不落俗套的設置了反問句"不知細葉誰裁出",那細密秀美的細葉是誰裁出的呢?自己又作了肯定的回答。
第四句"二月春風似剪刀",原來春風像剪刀一樣,裁出綠色的柳葉,裁出姹紫嫣紅的花草,裁出綠意昂然的春天。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已經成為一個千古名句,現在都在人人傳誦,朗朗上口。
《詠柳》是寫景詩中的上品。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那么賀知章寫這首詩時的心情如何?
賀知章告老回到久別的家鄉,心情如脫籠的小鳥,歡呼雀躍。看到老宅門前那棵己長大的柳樹,好像見到一位風華絕代、衣袂飄飄的美少女,在迎接自己的到來。詩句脫口而出“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碧玉”是美女的代稱。為什么這樣說呢?君不見人有人贊美女為“大家閨秀,小家碧玉。”“詩人把柳絲低垂,隨風輕拂的柳樹比喻成一位風姿綽約的少女,緊接著話鋒一轉,
輕吟淺唱“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回歸寫實,初春的柳絲上,如新月般細小的嫩葉,是誰巧手描畫?或是哪個工匠雕刻呢?若有所思,自問自答:原來是春姑娘用剪刀般的春風,巧奪天工裁剪玉成的呀!
整首詩,以春天萌發的柳樹為依托,表達出詩人回歸故里的喜悅之情。陽光燦爛,敏捷才思。萌情達意,溢于言表。一曲《詠柳》,可謂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