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腦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的血壓控制方案目前尚不知曉。研究通過進一步挖掘ATACH-2(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2)研究入組患者的資料,分析了患者治療過程中血壓變化的一致性,并進一步評價血壓波動方式和患者預后之間的關系。研究通過建立組群發展模型(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ing,GBTM)的方法,發現ATACH-2納入患者在第一個24小時內收縮壓都出現了明顯的波動;研究重點關注了一部分嚴重高血壓患者,該類患者需要高劑量尼卡地平的同時還需要其他降壓藥物的輔助才能達到降壓目標,而這些患者的死亡、致殘和心臟腎臟并發癥發生的概率都更高。因此針對此類患者,應該設定更多易達到的、易維持的降壓目標,而非一成不變的單一降壓目標。建立GBTM有利于闡述ICH患者預后和降壓治療、收縮壓變化方式等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發表在2022年4月的Stroke雜志上。
ICH患者中出現血壓升高是很常見的,之前的觀察性研究也發現早期控制血壓可降低血腫擴大和神經功能惡化的風險。ATACH-2研究通過隨機對照研究評估了強效降壓的利弊,但是未能證明是否可為患者帶來益處。而在真實世界的臨床工作中,部分患者對降壓藥物的反應良好,但是部分患者卻需要更多的降壓藥物劑量,甚至需要其他藥物聯用才能達到降壓目標。造成這個現象的潛在原因是患者對降壓藥物的不同敏感程度,而這種差異可能就造成了真實世界研究和RCT研究中相同降壓方案但療效不同的原因;另一方面這種差異可以表現在患者在接受降壓處理后到實現降壓目標過程中,每小時血壓變化的一致性上。
本研究通過重新挖掘ATACH-2研究入組患者數據觀察血壓變化一致性是可行的,因為患者從入組開始降壓目標就隨機設定了,同時一線降壓藥物也已經被設定好了,例如靜脈給予尼卡地平。組群軌跡模型(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ing,GBTM)是一種基于時間的縱向數據的客觀、可重復模型,已經被報道可以闡述急性卒中患者血壓變化的不同軌跡。該模型可以從數據本身識別先前沒有認識到的收縮壓(SBP)軌跡,而不是假設患者以某種特定的方式去降低血壓。
研究人群及數據采集
納入患者均來自ATACH-2,具體研究手段詳見ATACH-2的研究方案。
SBP的收集起始于入院,至隨機分組后的24小時結束。SBP在隨機分組后的第一個小時每15分鐘采集一次;剩余23小時每小時采集1次,采集每個時間間隔的最大、最小SBP。
其余數據包括患者的人口學數據、既往病史、GCS評分、NHISS評分、實驗室化驗結果。GCS、NHISS評分在治療后24小時由專業神經科醫生或護士評出;實驗室化驗在治療后24、48、72小時實施;CT掃描時間為入院的基線掃描和治療后24小時,并通過專業軟件自動計算出血量;并同時記錄每個時間間隔中尼卡地平的最大使用劑量。
出院隨訪:1個月采集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死亡;3個月采集mRS評分和死亡。
組群發展模型(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ing,GBTM)
我們通過STATA traj來識別SBP的變化軌跡并建立GBTM,研究范圍為入院至隨機后24小時。GBTM為一種有限混合模型的特殊形式;縱向SBP數據通過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予以處理,可將多種潛在的軌跡混合至截取正態模型(censored normal model)。每個軌跡都是線性的,也可根據多時間點的功能表現為更加復雜的形態。本研究共設定了29個時間點:入院后隨機前90分鐘1次,隨機時1次,隨機后第一個小時每15分鐘一次(4次),之后的23小時每小時一次。我們模擬了363個組合包括組別和數量,例如(1),(2),(3),(1 1),(1 2),(1 3),(2 1),(2 2),(2 3),(3 1),(3 2),(3 3),…,(3 3 3 3 1),(3 3 3 3 2),以及(3 3 3 3 3)。考慮到研究的客觀性和模型的節約性,我們將組數的下限設定為4個;但是為了減少非故意刪除最優化模型的可能,我們將模型的組數上限設定為5個。如果總觀察的貝葉斯信息標準(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指數大于設定模型的95%,則認為該模型為合格模型。本文中的GBTM選擇了最大(或負向最小)的BIC。
預后指標
主要預后指標:出院3月的mRS評分
次要預后指標:1,3月死亡率;2,24小時血腫擴大33%;3,24小時神經功能的破壞(GCS下降2分以上,NHISS升高4分以上);4,7日的急性腎功能衰竭(血肌酐48小時升高0.3 mg/dL;7日內血肌酐較基線升高1.5倍);5,腎不良事件;6,7日內的心臟不良事件;7,7日內的腦梗不良事件。急性腎損傷的階段劃分:1,血肌酐較基線升高1.4-1.9倍;2,血肌酐較基線升高2.0-2.9倍;3,血肌酐較基線升高大于3倍。嚴重不良事件的定義:造成死亡的事件、出現可能威脅生命的不良事件、新發住院或住院時間延長、永久性或明顯的殘疾發生。
GBTM發現了4種發展模型:中等SBP組(到院190 mmHg,隨機后150-160 mmHg,n=298);中至低的SBP組(到院190 mmHg,隨機后<140 mmHg,n=395);高至低的SBP組(到院>210 mmHg,隨機后<140 mmHg,n=134);高SBP組(到院>210 mmHg,隨機后160-170 mmHg,n=173)。四組患者中,接受強效降壓患者比例分別為11.1%、88.6%、85.1%,以及1.7%。與中至低SBP組相比,高至低組在3月的死亡率或致殘率(adjusted OR:2.29 [95% CI,1.24-4.26])以及7日急性腎損傷(adjusted OR:3.50 [95% CI,1.83-6.69])的風險明顯升高;但是神經功能破壞風險未見明顯增加(adjusted OR, 0.48 [95% CI, 0.20-1.13])。中等SBP組和高SBP組在各種預后指標方面無明顯差異。
圖1,24小時收縮壓變化分組及適配的統計學分析
表4,患者預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