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請點擊 關注
胡順安(微信公眾號shunanhu)
邢臺開發區沙河老城西北二里許的地方有個數百年歷史的村落叫劉胡莊,村里有棵明朝古槐,被稱為“槐仙”,聞名遐邇,知者路過,常駐足膜拜。
這棵古槐通身圓滿,外皮銅褐,主干中空,但仍然蒼勁挺拔,屹立不倒,彰顯著頑強的生命力。樹干和樹冠分明。樹干直徑近兩米,樹身最粗處周長約五米有余,大約需要三四個成年人才能抱住。樹身通高約二十多米。樹冠碩大,遮陰直徑達三十多米。令人驚喜的是,樹冠的頂部滋生出無數鮮嫩的新枝,使墨綠的老葉叢中透露著些許淺翠,給人的內心增添一種生命延續的希望感。
從近距離目測,古槐的樹冠曾經有四個不同方向的粗枝,東西皆枯。目前伸向東北方向的主枝粗壯遠長,有一種繼續成長的欲望;朝西南方向的次枝細小,搭撐在民宅房頂,但也是枝繁葉茂,掛滿了翠綠的槐豆角。
炎熱的夏季,村中的老人習慣于坐在這棵古槐下,談古論今,享受著古槐濃蔭帶給他們的那種十分宜人的涼爽。
傳說,明朝洪武年間,山西遷來姐妹三人。她們來時各帶一棵家鄉國槐樹苗,分植于劉胡莊及其附近相鄰的留歇(今名留客)村和北張莊村這三個居住地點,以懷念和銘記故鄉。
居住在劉胡莊的系長女,留客的是次女,張莊的為幺妹。如今,只留下長女種在劉胡莊的古槐牢牢扎根于中原的厚土上,雖然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洗禮,略顯滄桑之中依然張力十足,異常茂盛,成為老沙河城劉胡莊村的重要風物標志和村民內心深處的文化圖騰。當地善男信女將之稱作槐仙,授予紅綢裹身,奉若神明,不定期焚香上供。眾多游客也紛踏而至,虔誠參拜,禱告祈愿。
留客村(今歸信都區轄屬)中有一棵古槐,和劉胡莊的古槐形象類似,樹齡相當。不知是否當年山西遷來的次女栽植的那棵樹,亦或是唐朝名相宋璟墓園南半部分遺留的古木?有待考證。但作者近期去查看這顆古槐的時候,發現因保護不善而枯死。而張莊的相關古槐據說在百年之前早已作古,不知所蹤。
文末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劉胡莊的古槐根部現在幾乎全被水泥地面圍封,空間狹小,不利于古槐根系的透水和自然生長。亟需挖開四周水泥地面,拓寬根部空間,安扎鐵圍欄,科學保護古槐。
搜索關注公眾號shunanhu,閱讀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