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
雖然褚蒜子還在繼續攝政,但此時東晉權臣桓溫的勢力正逐漸崛起,竟已經達到可以操控朝政、廢立皇帝的地步。
桓溫本是晉明帝司馬紹女婿,他出身譙國桓氏。史書說他是姿貌偉岸,豪爽大度,作為在東晉是為數不多能打仗的人,后來迎娶了南康公主(本名——司馬興男,“我見猶憐”這個典故的主人公,可翻以前寫的~)。
魔幻魏晉本就是一個不把皇帝當皇帝的時代,世家權臣龐大的權力在手,要說桓溫沒有篡逆之心,估計也都是騙人的傻話。
司馬奕登基六年后,是為咸安元年。
這年十一月,桓溫蠢蠢欲動,登天之心不滅。他親自趕赴建康,暗示褚太后,請求廢司馬奕為東海王,改立更好操控的司馬昱為帝。
當時,褚太后正在佛屋燒香,侍臣報告說:“外有緊急奏章”。
褚太后出來,靠住門,看了幾行奏章,她知道自己無法與桓溫抗衡,說到:“我本來就猜到過會發生這樣的事”。
她把奏章讀了一半,直接找了一支筆,在奏章上批復道:“我遭此百憂,感念生者與死者,心如刀割”。
桓溫一開始對自己的能力還是有點忐忑的,呈詔書草稿時,他顧慮褚太后對皇帝的廢立會有異議,甚至恐慌得流汗,臉色大變。
結果改立司馬昱的詔書批復出來后,發現和自己猜測的一樣,桓溫大喜過望。
司馬昱即位后,是為晉簡文帝,褚太后無須臨朝聽政,被尊為崇德太后,移居崇德宮。
咸安二年(372年),簡文帝去世,太子司馬曜即位,是為晉孝武帝。
孝武帝年幼,可桓溫也命數已到,沒有拿到自己想要的,便去世了。
于是群臣便上奏請褚太后再度臨朝聽政。孝武帝成年后,褚太后便下詔還政于孝武帝,復稱崇德太后。
太元九年(384年)六月初一,褚太后在顯陽殿去世,終年六十一歲。雖然多個皇帝輪換,但其實也就幾十年的事兒。細細算來孝武帝司馬曜與褚太后不過為叔嫂關系。
七月二十八日,孝武帝將褚太后安葬于崇平陵。
悉數褚蒜子人生,她二十二歲開始守寡,一生歷經六帝三次垂簾聽政。風風雨雨,坎坷不平的權力之路,在褚蒜子看來可能并沒有那么讓人愉悅,因為她見證了無數的誕生,興盛與死亡。
聰明,知進退,不貪妄,審時度勢及時放手,是她的性格底色。毫無疑問,褚蒜子擁有了一個極有厚度的人生,旁人無法猜測她在生前是否曾有歡愉,是否持續痛苦,不過是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