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山之戰,拖雷的三萬大軍如果被圍殲,金國有沒有機會翻盤?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三峰山之戰是金國和蒙古的最后決戰。這一仗,金國投入了它最后的精銳,包括完顏陳和尚的忠孝軍再打兩萬重甲騎兵,十一萬步兵。但是,金軍最終失敗,金軍幾乎全軍覆沒,大部分將帥都死在了這一役。戰后,蒙古軍曉諭金朝說:“汝家所恃,惟黃河與合達耳。今合達為我殺,黃河為我有,不降何待?”
那么,這一仗金國到底也沒有成功的可能呢?其實,這一仗蒙古軍勝的并不輕松。當時,為了攻打金國,蒙古的大汗窩闊臺按照成吉思汗臨死前的留下的方略部署,借道宋境,迂回金朝的潼關防線之后,直逼開封。待金軍將潼關的軍隊主力調回開封時,與之決戰。
于是,窩闊臺兵分三路,一路出山東,鉗制金軍,一路自己率領,先是進逼黃河北岸,吸引金軍注意力,然后相機渡河參戰。第三路由拖雷指揮,率領三萬騎兵,實施成吉思汗的迂回任務。
我們看這個方略,重點在于拖雷的迂回部隊。但是,窩闊臺的部署,也給了金朝可乘之機。窩闊臺將主力置于黃河以北,而派拖雷一部深入敵后。拖雷的三萬騎兵明顯不是潼關金軍十幾萬大軍的對手,如果雙方配合不利,那么拖雷的部隊很可能會出現孤軍深入,被金軍包圍殲滅的危險。因此,窩闊臺的這個部署是有很大漏洞的。這也許和他心里十分忌諱拖雷有關。
拖雷開始行動時,也不是按照和宋朝和平借道的方針,而是直接通過宋境,還打退了幾支攔截的宋軍。到他渡過漢水,就被金朝給發現了。這個時候,金國君臣將帥之間意見不合,讓拖雷撿了便宜。
金哀宗的意見是馬上迎頭痛擊,即便是不能全殲拖雷的軍隊,也要給予重創,驅逐出境。而前線的將帥意見不一。在拖雷渡漢江的時候,金軍將領有的認為應該半渡而擊。可是同為金軍主帥的移剌蒲阿不同意,使得拖雷逃過一劫。
等拖雷和金軍當面作戰時,金軍士氣尚盛,在禹山取得小勝。于是金軍統帥夸大戰功,向上報捷。金朝信以為真,結果壞了大事。拖雷為了開辟戰場,派出三千游騎向北襲擊。而過去金朝的州縣一聽到警報,就保守險固。這一回因為聽信了金軍大捷的消息,都沒有做準備。結果被拖雷的游騎連破數十州縣,將這些州縣的積聚全部焚毀。這直接造成了后來金軍沒有糧草供應,城池憑借,為最終的慘敗埋下了伏筆。
拖雷按照預定計劃繼續向北進發,留下三千騎兵做掩護。可是這三千騎兵差點被金軍全殲,只是因為突降大霧才逃了一命。事后,拖雷對后衛的將領進行了嚴厲的懲罰。
最終,金軍被拖雷帶入了預先準備好的戰場,饑寒交迫的金軍在大雪中被蒙古軍打得大敗,全部被殲滅。我們可以看到,直到這個時候,窩闊臺的兵馬才剛開始渡河。可以想見,拖雷此戰勝的是何等僥幸。
因此,如果不是將帥意見不合,誤傳捷報誤國,拖雷的這一支孤軍很可能會面臨被殲滅的局面。那么,拖雷的這三萬蒙古軍被殲滅,會給金國帶來什么影響呢?
首先,拖雷的被殲,就會宣告蒙古軍這一次進攻的失敗。蒙古軍在北方的主力的渡過黃河的行動,就會停頓下來。獲勝的金軍很可能會對蒙古軍發動反擊,收復部分河北的領土。
這樣一來,金朝可以擴大地盤,為自己創造更大的生存空間,為繼續抵抗蒙古軍的進攻做好準備。
第二,拖雷軍隊的被殲,會使得金國士氣大振。這會是金國多年以來的巨大勝利,對金國的士氣影響不可估量。金國依靠繳獲和訓練,會繼續擴大他的騎兵部隊,戰斗力會進一步增強。
第三,拖雷軍隊的被殲滅,會使得蒙古軍放棄成吉思汗的戰略,改為正面強攻的戰略。這樣,戰爭會曠日持久下去,能夠給金朝一定的喘息之機。
在后來的對宋朝的進攻中,蒙古軍又一次地使出了大迂回的戰術。可是在宋軍的抵抗下,這支軍隊一無所獲。在與宋朝賈似道談判后渡江北歸,這支軍隊的后衛還是被宋軍殲滅。從此,蒙古軍就放棄了這個戰略,改為正面突破的戰略。如果拖雷被殲,這一幕會提前上演。
第四,拖雷軍隊的被殲,能夠給宋金聯盟創造條件。當時,為了和宋朝聯盟共抗蒙古,金朝十年沒有攻打宋朝。宋朝對金朝也是將信將疑。但是,由于蒙古軍隊的強大,宋朝對與金朝聯盟抱有疑慮。
但是,這一次蒙古軍強行通過宋朝領地,給宋朝敲響了警鐘。蒙古軍根本就不把宋朝放在眼里。如果拖雷被殲滅,金朝向宋朝顯示了自己的實力,宋朝即便是不和金朝聯盟,但也不會和它敵對。這也使得金朝的戰略形勢得以改善。
我們可以看到,拖雷軍隊如果被殲滅,會給金朝帶來一系列的好處。但是,蒙古強大,金朝弱小的情況不會有根本的改變。蒙金的戰爭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有一天,金朝被蒙古征服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