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而言,可能人們對漢朝時期的歷史要更清楚一些。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才會覺得春秋戰國時期,外族勢力被打得不敢貿然入侵中原,而到了漢朝時期的時候,漢朝廷居然要為維持和平狀態,而卑微同外族勢力和親,以犧牲女性的幸福來換來短時間的休戰期,實在是夠窩囊。
既然這種觀點出現了,那肯定就會有人對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產生很大的好奇心。為了幫大家搞清楚事情的真相,我們今天就以此為話題,來為大家揭秘外族勢力在春秋戰國時期和漢朝時期的發展情況。看看到底是不是大家想的那樣,是因為劉邦太慫才導致大漢朝被外族勢力欺負。
很多人認為,春秋時期的時候,中原的霸主曾經將外族勢力打慘了。正因為如此,那個時候才沒有外族勢力敢貿然入侵中原。但是實際上,春秋時期真正被打慘的是中原勢力罷了。
要知道,當時連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周天子,都被犬戎從關中打到了洛陽,那他手下的那幫諸侯小國哪里還能過上什么好日子?而且當時的形勢還異常嚴峻,中原勢力可以說是遭到了外族勢力的南北夾擊。若非齊桓公和管仲力挽狂瀾,那中原估計早就被外族勢力完全侵占了。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為了爭權奪利,可以說是紛紛將戰斗模式給全面開啟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原動不動就會爆發各種形式的戰爭。
時間久了,不管是中原的各位諸侯,還是在各位諸侯地盤中生活的百姓,都已經將戰爭當成是家常便飯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原勢力的整體實力相較于外族勢力而言,無疑占有明顯優勢。若是外族勢力想要入侵中原的話,單是舉一個諸侯國之力,就足以將一支外族勢力打到沒有招架之力。更何況當時的諸侯國有很多,哪里還能再懼怕外族勢力?
當然了,除了中原勢力較強這一原因之外,本身外族勢力當時也沒有入侵中原的想法。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原因是中原沒有外族勢力想要的草場,另一個原因則是外族勢力沒必要進行對外戰爭。有這兩個原因存在,就算戰國時期中原勢力沒有我們前面所說的那么強大,外族勢力輕易也不會跑去入侵中原。
這樣一來,至少從大體來看,就弄得好像是中原勢力已經強大到,能夠將外族勢力都通通收拾干凈了似的。殊不知這其中,多少也有外族勢力本身存在的問題在發揮著一定的作用。
其實,嚴格來講,并不能說是漢朝的劉邦“打不過”外族勢力,而應該說是劉邦建立漢朝后,已經懶得再跟任何人打仗了。因為為了建立漢朝,當時中原可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處于戰亂的狀態。
只不過此時的戰爭基本上都是中原內部的戰爭,而跟外族勢力沒有太大的關系。結果等到漢朝建立以后,以劉邦為首的中原勢力都打戰打煩了。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外族勢力危及不到大漢朝的根本統治,那劉邦輕易是不會對外族勢力發動戰爭的。
中原不對外族勢力發動戰爭,并不代表外族勢力不會主動前來挑釁。若說春秋戰國時期外族勢力的特點就是過于分散的話,那到了漢朝時期,匈奴帝國的建立就算是完全改變了外族勢力的原有狀況。而匈奴帝國本身就屬于一個好戰的外族勢力,所以為了擴充地盤和掠奪財物,他們遲早會對中原勢力發起進攻的。只不過劉邦統治時期比較講求休養生息,這才搞得好像中原勢力怕了外族勢力一樣。
此外,也并非是整個漢朝統治時期,都一直在向外族勢力表現出很慫的一面。要知道在漢武帝統治漢朝的時候,可是多次派出大將,將匈奴打得很長時間都不敢再涉足中原。那時別說外族勢力不敢貿然入侵中原了,就算是謙卑地提出和親的請求都不一定會得到允準。
所以說,我們不能輕易認為劉邦是因為太慫才如此縱容外族勢力,而應該結合當時漢朝的建立背景和所處的外圍環境,來辯證地對此問題加以分析。畢竟只有這樣,得到的結論才更為合理一些。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