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吏部尚書王直(字文端)王導后
王直
其他百科詞條
明代政治家、學者
東晉太傅王導后代
代表作《抑庵集》
王直(1379年—1462年10月15日),字行儉,號抑庵,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縣澄江鎮(zhèn)西門村)人。明代政治家、學者,東晉太傅王導后代,與金溪王英齊名,被時人稱為二王,按其居住地稱王直為東王。
永樂二年(1404年)進士。授修撰。歷事明仁宗、宣宗二朝,累升至少詹事兼侍讀學士。正統(tǒng)三年(1438年),修《宣宗實錄》成,升禮部侍郎。正統(tǒng)八年(1443年)升任吏部尚書。正統(tǒng)十三年(1449年),明英宗將親征也先時,命他留守北京。
旋即發(fā)生土木之變,時局變幻倉卒,當時群臣朝議上奏,都以王直為首。景帝時,力主派使臣迎接英宗回歸。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復位,王直因未居內(nèi)閣而免于貶謫,不久后去職回鄉(xiāng)。
天順六年(1462年)卒,贈太保,謚號文端。王直在翰林二十余年,稽古代言論編纂及注事,多出自他的手筆。《四庫全書總目》稱其詩文典雅純正,有宋元之遺風。有《抑庵集》及《抑庵后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王直
別名
王文端
性別
目錄
人物生平
勤奮好學
王直從小就端莊穩(wěn)重,雖家境貧窮但勤于學問。永樂二年(1404年)中進士,任庶吉士,與曾柴、王英等二十八人一起在文淵閣讀書。明成祖朱棣認為他的文章寫得好,將他召進內(nèi)閣,幫助起草文書。不久,授官修撰。王直先后歷仕仁宗、宣宗兩朝,經(jīng)多次升任至少詹事兼侍讀學士。
職掌吏部
王直
明英宗正統(tǒng)三年(1438年),《明宣宗實錄》完成,王直升任禮部侍郎,仍像以前一樣兼任學士。正統(tǒng)五年(1440年),王直管理禮部事務,禮部尚書胡濙把所有事務都交給他辦理,王直處理這些事務非常熟練。
正統(tǒng)八年(1443年)正月,接替郭璡任吏部尚書。
正統(tǒng)十一年(1447年),戶部侍郎奈亨依附權宦王振,誣陷郎中趙敏,訴訟牽連王直和侍郎曹義、趙新,三人于八月一齊被關進監(jiān)獄。三法司在朝廷審訊,判奈亨斬刑,王直等人贖罪流放。英宗寬恕王直、曹義,剝奪奈亨、趙新的俸祿。
當初,王直按次序應當進入內(nèi)閣,但卻遭楊士奇反對。(據(jù)《玉堂叢語》記載是王直請楊士奇回鄉(xiāng)掃墓,來懲治當時品行不端的楊士奇之子楊稷,卻反遭楊稷陷害,楊士奇因而懷疑是王直嫉妒自己,還京后就將王直調(diào)往吏部任職。)
安撫群臣
正統(tǒng)十三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首領也先大舉入侵時,明英宗朱祁鎮(zhèn)受王振蠱惑,決定御駕親征,王直率群臣極力勸諫,英宗未聽從,命王直留守。同年,發(fā)生“土木之變”,明軍幾乎全軍覆滅,英宗也被俘。郕王朱祁鈺被于謙、王直等擁立即位,尊英宗為太上皇。當時變亂發(fā)生倉猝,群臣的建議紛紛呈上,都是以王直為首。但王直自己認為比不上于謙,每件事都推舉于謙,甘落其下,只是不慌不忙地安撫統(tǒng)領大臣罷了。不久,王直被加官太子太保。
議迎上皇
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派使者議和,并且請求歸還英宗,此事下發(fā)到禮部討論役有決議。王直率群臣請求迎回英宗,并說“天位已定,太上皇還,不復蒞天下事”以安撫景帝。景帝說:“卿等說得確實好。只是前后派遣使者五次前去,始終沒有達到目的。現(xiàn)在又派遣使者,假設他們藉護送車駕為名義,來侵犯京城,豈不成為百姓的禍患嗎?賊人狡猾難以相信,還是重新商議吧。”不久,瓦刺的另一支部落阿刺的使者又到,胡濙等人又因此進言。景帝便駕臨文華殿門,召集群臣和諫官向他們講明應當拒絕的情由。王直回答說:“一定要派遣使者,不要留下后悔的事。”景帝不悅。于謙上前為他解釋,景帝的心意才緩解。群臣已經(jīng)退下,太監(jiān)興安匍匐出宮喊道:“你們這些人堅持想派遣使者,有文天祥富弼這樣的人嗎?”王直大聲說:“朝臣聽從天子的派遣,已經(jīng)享受他的俸祿,敢推辭危難嗎!”說了兩遍,聲音更加嚴厲。興安說不出話,才商議派遣使者,命李實、羅綺前去。
使者出發(fā)后,而瓦刺可汗脫脫不花和也先的使者先后來了,打算遣送他們回去。使者對住宿的陪伴說:“中國關外的十四座城全都為我們所有。以前阿刺知院的使者來,尚且派人一同回去。現(xiàn)在也一定要有大臣一起走,這才比得上。”胡濙把這件事報告朝廷,詔書下發(fā)到朝廷討論。因王直等人堅決請求,于是派遣楊善等人回報。
等到李實回來,又因為也先的使者到來,詳細陳述也先想求和的情形。王直和寧陽侯陳懋等人上疏,請求另外派遣使者送禮物絲帛去迎接英宗,景帝不允許。又上疏說:“臣等和李實交談,詳細地了解對方國內(nèi)的情形。他們需求的衣物錢財,是上皇提出的,而奉迎上皇回來,是也先的意思。以前脫脫不花和阿剌的知院使來,都有回覆的使者。現(xiàn)在也先的使者以迎回上皇為辭,卻不派遣使者和他一起回復,這會使敵人懷疑并且招致戰(zhàn)爭。”景帝又不同意。
隨后李實自己向景帝進言。景帝只是回復也先的信,命楊善迎接英宗回來而已。王直和陳懋等又上疏景帝,請求仍然派遣李實出使。景帝答復說:“等楊善回來再商量這件事。”御史畢鑾等人又上疏,極力進言說:“即使對方以欺詐而來,我國以誠實前往,萬一有意外,我方兵力本身還在。”景帝終究未聽從。不久,楊善終于奉迎英宗回來。
景泰二年(1451年),也先派使者入朝進貢,并且請求派遣回復的使者。王直多次上疏說:“邊關的防備沒有完善,草料和糧食沒有蓄積,國家的創(chuàng)傷還沒有恢復,應該答應他的請求。派遣使者去以觀察虛實,開導對方從善。”景帝不同意。沒過多久,也先派騎兵進入邊關,以回復使者為藉口。王直和群臣又請求這件事,景帝還是不同意。王直等于是上疏說:“陛下堅決治理軍隊,確定或戰(zhàn)或守的策略,實在是大有作為的君主。但是使命不通暢,難以保證他不入侵。應當敕命邊疆沿線的守臣,派士兵游動巡察,有警報就入關保衛(wèi),沒有戰(zhàn)爭就進行耕種。陛下在處理機要事務的空閑時間,不時召集京城兵營的總督、總兵,向他們咨詢方法和篥略,真誠地接待并禮貌地對待他們,明確獎賞處罰以控制他們的后效,這樣或戰(zhàn)或守的策略可以提出來了。”景帝才稱好。同年,朝廷因為王直年老,命何文淵任吏部尚書輔佐他,吏部于是有兩個尚書。
景泰三年(1452年)正月,王直升任太子少傅。景帝打算廢掉太子朱見浚(即明憲宗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還沒有提出。恰逢思明土知府黃矰請求換太子。景帝十分高興,詔書下發(fā)到禮部討論。胡濙不敢表示不同的意見,文武諸臣討論的九十一個人應當簽名,王直顯出為難的樣子。陳循把筆蘸上墨強求他寫,王直于是寫上名字,最終改換了太子。王直晉升兼任太子太師,賜予金幣增加等次,他跺腳嘆息說:“這是何等重要的大事,居然被一個蠻族的酋長破壞,我們這些人羞愧死了。”
景泰四年(1453年),何文淵離任后,朝廷又任命王翱為吏部尚書輔佐他。
晚年生活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帝病重,王直、胡濙等人召集群臣和諫官,請求重新立沂王朱見浚為太子,推舉大學士商輅起草奏疏。奏疏還沒有呈上去,而石亨、徐有貞已發(fā)動“奪門之變”迎接英宗再次即位,王文、于謙等人被殺害。奏疏的草稿留在姚夔那里,他曾經(jīng)拿出來給郎中陸昶看,嘆息說:“這封奏疏來不及呈迄,是上天的安排呀。”英宗復辟后,優(yōu)厚地禮待他,免去他一般的朝見。王直于不久后便請求退休。英宗賜予璽書、金綺、紙幣,提供驛車送王直回家。
天順六年九月二十三日(1462年10月15日),王直去世,享年八十四歲。朝廷追贈太保,謚號文端。
《國朝獻徵錄》收錄有李賢所著《吏部尚書致仕贈太保謚文端王公直神道碑銘》及《王文端公傳》。[1]
主要成就
政治
王直
王直歷仕四朝,于“土木之變”時,位居群臣之首,穩(wěn)定政局,并同意于謙堅守北京主張,為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王直任吏部尚書十四年(1443年—1457年),年歲越大,名聲品德一天比一天被推崇。他任吏部尚書時,廉潔謹慎。當時剛剛廢除朝廷大臣舉薦地方大官的制度,專門歸屬吏部。王直委任曹郎,嚴厲抑制奔走鉆營。凡是御史巡視地方回來,必定命令他們報告所管轄的官員賢明能干與否來作為選拔提升的參考,人們稱贊得到了合適的人選。當時,他的兒子王積任南京園子博士,考核政績來到吏部,文選郎打算留他侍候王直,王直不同意,說:“這樣的話擾亂法紀就從我開始了。”
劍橋中國明代史》就稱“王直和王翱在關鍵的吏部都留任了很長時期(分別為1443—1457年和1453—1467年),他們識別和選拔官員的能力可從15世紀第三個25年的總的行政質(zhì)量中看出。”
文學
王直在翰林院二十多年,考察古事,草擬詔書,編寫纂集,記載注錄的事,大多出自他的手筆。他和金溪人王英齊名,人們稱為“二王”,按居住地稱王直為“東王”,王英為“西王”。
王直著有《抑庵集》十三卷,《抑庵后集》三十七卷,分別為其長子王<禾資>、次子王稙編定。《四庫全書總目》稱其“詩文典雅純正,有宋元之遺風...蕭鎡作是集《序》,稱其文汗漫演迤,若大河長川,沿洄曲折,輸寫萬狀。蓋明自中葉以后,文士始好以矯激取名。直當宣德、正統(tǒng)間,去開國之初未遠,淳樸之習,猶未全漓。文章不務勝人,惟求當理。故所作貌似平易,而溫厚和平,實非后來所及。雖不能追古作者,亦可謂尚有典型者矣。”《國朝獻徵錄》及《明名臣琬琰錄》均收錄有其為他人所作的碑銘。
性格特征
王直臉頰方正胡須很長,儀表很雄偉。性格嚴肅莊重,不隨便言笑。到和別人交往時,卻恭敬溫和。
軼事典故
遼陽之行
王直回鄉(xiāng)后,曾隨那些佃戶仆人耕作栽種,打鼓唱歌。他的兒孫子弟相繼舉杯祝壽,王直嘆息(一說是在看澄江漲洪時)說:“以前西楊(楊士奇)壓制我,使我不能和他共事。但是假使我在內(nèi)閣,現(xiàn)在的皇上(英宗)復辟,應當避免不了貶謫遼陽的遠行,怎么能和你們一起高興呢!”
誦詩自寬
王直在吏部主管人事選舉,每次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喜歡誦讀古人的詩來自我寬慰。一天,有一個新任的給事中想要干撓選法,王直就說:“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御史有說吏部選舉免官不合適的,他就說:“若教鮑老當筵舞,更覺郎當舞袖長。”他讀的詩大都切中要點。
家族成員
輩分
關系
姓名
簡介
家世
先祖
王導
字茂弘,東晉政治家,官至丞相,封始興郡公,卒贈太傅,謚號文獻。
王崇文
在南唐官至吉州刺史。
王贄
字至之,在北宋官至吏部侍郎、禮部侍郎。
曾祖
王以道
隱居不仕,后因王直顯貴累贈少傅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夫人贈一品夫人。
祖父
王子興
隱居不仕,后因王直顯貴累贈少傅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夫人贈一品夫人。
祖母
李氏
撫養(yǎng)王直長大,后因王直顯貴贈一品夫人。
父親
王伯貞
官至肇慶知府、瓊州知州。后因王直顯貴累贈少傅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夫人贈一品夫人。
子輩
長子
王<禾資>
官至翰林檢討,以學問品德受到稱贊。
次子
王稙
于成化(1465年—1487年)年間重新校訂完成《抑庵后集》。
曾孫輩
曾孫
王思
字宜學,官至翰林編修,后因“大禮議”事件受杖刑傷重而死。后追贈右諭德。
收起
文獻記載
《國朝獻徵錄·卷二十四》
《玉堂叢語·卷七》
《玉堂叢語·卷八》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
人物評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明史○高谷 胡濙 王直
明史-胡濙
【歷史名人】五朝元老王直之生平及歷史背景
明英宗的另一個王先生,為大明王朝中興做出了貢獻
堅持為土木堡翻案(六)
胡氵熒傳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棉县| 健康| 桃园市| 临夏县| 瑞安市| 松阳县| 彝良县| 永年县| 抚顺市| 华宁县| 黎城县| 大英县| 阿克苏市| 盐源县| 成安县| 平利县| 濮阳市| 普洱| 凤阳县| 屏南县| 岑巩县| 葵青区| 军事| 宣恩县| 紫阳县| 那坡县| 岳阳市| 茶陵县| 小金县| 寻甸| 永城市| 乐东| 庆城县| 琼海市| 淅川县| 芷江| 小金县| 博湖县| 新兴县| 淄博市| 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