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心弦,心緒的波瀾,豐富生活的酸甜苦辣。牽掛蘊含著幸福溫暖,激動喜悅,也蘊含著釋然暢懷與舒心滿足。
牽掛,猶如明靜的天空,廣袤無際,博大深遂,猶如青山中的汩汩清泉,澄澈晶瑩,歡快開懷。牽掛,如淅淅瀝瀝的春雨,滋養出油油綠草,艷艷鮮花,孕育出繁華似錦、五彩繽紛的世界,使生活絢麗多彩,生機盎然,充滿濃濃的親情與溫馨。
理解牽掛,品嘗牽掛,來自真切的感受與經歷,來自心靈深處的惦記與思念。
女兒外地讀高中,獨自一人奔波于學校和家之間。功課很重,每天天不亮草草吃些便飯就往學校趕,中午匆匆忙忙,只做些簡單的便飯,晚上回家已是很晚,忙著作業復習功課,很是辛苦。女兒認為自己的生活很輕松充實,我總是放心不下,女兒倒不以為然“我很好,一點也不累,能照顧好自己,放心吧”,話雖如此,可心中總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女兒初中以前一直在自己身邊,大事小事的要人操心,可現在獨自一人在幾百公里之外,無依無靠,很是牽掛。幸虧電話方便,隔三差五聯系,但電話和見面還是不一樣,順利接通心情釋然,有時手機沒電或是沒帶手機無法接通,總是心神不安,坐臥難寧,那種焦慮煩躁、擔心恐懼強烈的纏繞著自己,直到電話接通才算如釋重負,石頭落地,長長的舒口氣。
每次接通電話,聽見女兒的聲音,是那樣的滿足陶醉,興奮喜悅,有一種發自心靈深處的釋然與輕松。女兒的電話,是種安慰,是種幸福,蘊含著濃濃的醇香與欣慰,這也許就是杜甫說的家書抵萬金的感覺吧。
牽掛,歲月的禮物,生活的積淀。回想自己不識愁滋味的少年,海闊天空,無牽無掛,不識親人牽掛為何滋味。歷經世事風霜雨雪,天馬行空的曠達馳騁后,才漸漸陶洗掉浮躁與唯我的泥沙,沉淀下寧靜與平和,恬淡與自然,理解了真情,理解了關心和體貼,也深深理解了母親當年的牽掛,那其中的苦澀和甘甜現在不知不覺的細細品嘗。
自己上高中時一兩個月不回家,大學時半年也未寫一封信,當時海闊天空,自由獨行,理所當然地沒有任何牽掛和思念,更不會體會到母親關愛的感受。偶然的一次,因為一些事給家里寫了一封信,稀稀松松幾行字,母親如獲至寶,放假回家時母親還談起收信時的激動與喜悅。當時我心不在焉的聽著,就象一陣風拂過,習以為常的沒有任何理會,不知母親說了些什么,一點兒未往心里去。
直到自己成家,也未理解牽掛的甘苦,依然天馬行空無牽無掛,廣寬天地自由馳騁。一次出差外地,一切都很順利開心,給家打電話報平安早就飛到九霄云外了。偶然一次開機,來了電話,愛人說不完的焦慮擔憂,好像我走失一樣,那份喜悅與埋怨至今難忘。后來他出差常常是每天一個電話,甚至幾個電話,談起見聞的新奇感受,叮嚀囑咐不斷,獨自在家的我心里暖融融的,品嘗被人牽掛關心的喜悅與踏實,幸福和甜蜜。
經歷感觸,深深理解了牽掛。
牽掛是對親人的關心與思念,奉獻與體貼,凝聚著濃濃的親情、深深的眷戀,釋放著歡快的樂章,迷人的芳香。
有了牽掛,就有了心的依靠,心的寄托。無牽無掛,如斷了線的風箏,飄飄蕩蕩,任意東西,亦如無垠的沙漠,荒蕪干澀,沉悶寂廖,缺少生命的色彩與活力。
牽掛是脈脈親情的紐帶,溫暖幸福的維系,它如絲絲紅線,連結著暖暖的情感,濃濃的、靜靜的,豐富著生活,充實著人生。
親人的牽掛,無私無利,無欲無求,凝聚著關愛,鐘集著喜悅,營造出寧靜安詳、和諧美滿的港灣。銘心的牽掛,溫暖著心田,輸送著溫馨與快樂,成為開拓馳騁的動力,旺盛生命的加油站,成為舒展身心,凈化心靈的療養室。
懂得牽掛,懂得真情,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以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愛吾幼以及人之幼,想他人之牽掛,想他人之親情,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