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的意義并不單純在于果腹,而是在物資匱乏的饑餓時代里對美食的終極定義。
《姥姥的餃子館》講述的正是女主姜桂芳下崗之后利用自己在國營餃子館練就的手藝,開店解決一大家子吃飯問題的故事。與食物聯系起來的劇,看起來總是很有煙火氣息。
劇集開篇就是姜桂芳一家人其樂融融歡聚一堂包餃子,年少的老三老四坐在沙發上搶著從北京帶回來的特產,老大老二則圍在桌邊和餡揉面忙忙碌碌地包餃子。
看得出來大女兒和二女兒并不對付,但在這個多子女的家庭里,此時還沒有體現出重男輕女,只是在接下來的劇情里,這種苗頭似乎開始愈演愈烈。
隨著劇情的發展,女主對三兒子和撿來的小兒子的格外偏愛幾乎要溢出屏幕。
三兒子把大姐夫的救命錢拿去消遣買蟲,雖說不是直接導致了大姐夫的死亡,這個行為也理應得到批評教育,可是一個身體不好便把這份錯誤搪塞過去,仿佛什么都沒發生過,而撿來的小兒子更是熊到鬼見愁,女主卻依然選擇驕縱寵溺,疼愛程度更甚過自己的親生女兒,如此重男輕女也引發了熱議。
最新電影然而,在我看來,重男輕女和一碗水端不平,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前者是根據性別而來,后者則是根據強弱而來。劇中的姜桂芳其實只是一碗水端不平的表現,這點從大女婿去世時她對待自己大女兒的關心體諒以及為了四女兒的工作著急上火都體現得出來。無論是誰,即便是對重男輕女十分詬病的我們,在物資匱乏卻面對多個子女的時候,給的愛也很難會一樣多。
該劇真正體現的,其實是在遇到動蕩挫折的時候,母親,或者說女性對一個家庭積極的引導作用,這是一個失去了丈夫的妻子,這是一群失去了父親的孩子。
對母親來說,如何讓每個孩子都不走歪路,如何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如何做好孩子們堅實的后盾,這些才是她首先需要考慮的部分。
所以,給與足夠的愛與關懷才是重點,對待孩子,無論是不是多子女家庭都應該如此。就像可以預見的老姜家的幸福結局,可以預見的必將被化解的老大和老二的矛盾,有這樣的母親在,這個家庭永遠都不會垮掉。
在為人父母之前,還是應該儲備好充足的愛心和耐心,建立起擁有面對一切困難坎坷的樂觀和堅韌。當然,也希望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能收獲溫暖,在這個雖寒風凜冽卻熱氣騰騰的季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