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國產后,大眾集團在中國兩大電動化工廠也將投入使用,不甘落后的豐田,也將投資80多億在天津建設新能源汽車工廠,世界傳統汽車巨頭電動化的靴子,一個接一個的快速落地。但是,超級黑天鵝的降臨——國際油價暴跌,以及其會否長時間持續,將影響純電動汽車前景。
一邊是大幅退坡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和銷量減少,一邊是新老造車勢力不斷加碼和信誓旦旦;但更刺激的是,還有不斷降臨的超級黑天鵝。代刷網
從2019年7月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同比降幅不斷擴大,受補貼減少等因素影響,去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0.6萬輛,結束了多年高速增長,最終同比下滑4%,給新能源市場發展帶來沉重一擊。
「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盡管新能源汽車表現急劇下滑,但由于世界各國對環保節能的重視,以及其拉動經濟的作用,讓新能源汽車看上去依然非常充滿誘惑。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市場,中國向來是各個車企必爭之地。
特斯拉國產后,大眾集團在中國的兩大電動化工廠也將投入使用,不甘落后的豐田,也將投資80多億在天津繼續建設新能源汽車生產工廠,世界傳統汽車巨頭電動化的靴子,一個接一個的快速落地。
但是,超級黑天鵝降臨,導致國際油價暴跌,若長期維持低位運行,又會影響幾何?尤其是對萬億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
眾所周知,在傳統汽車領域,電動化做得最早、技術積淀最多的正是豐田汽車,這家日本汽車制造商20多年前就已從事電動化研發,最終開發了油電混合技術,經過重重市場考驗。
所以,從各種因素來看,豐田遠比因排放造假,被逼半路出家的德國汽車制造商,激進地介入電動車領域更有儲備優勢,也算是傳統汽車制造商當中,最為接近電動車制造商特斯拉的汽車巨頭。
繼豐田在中國合資公司廣汽豐田建設第四工廠,生產新能源汽車,一期產能20萬輛/年,最終實現40萬輛產能,近期豐田在中國北方的天津,也將建立新能源工廠。2020年,也被認為是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發展的“電動化元年”。
汽車K線查閱資料發現,今年早些時候,中新天津生態城管理委員會發布招標公告顯示,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將投資84.95億元,在天津濱海新區生態城建設新能源工廠,年產2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
至此,豐田汽車新能源板塊再落一子,其南北兩家合資公司也都將實現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制造。
根據豐田發布的電動化戰略,預計在2025年,該公司將銷售約550萬輛電動化汽車,這比原計劃2030年,提前了5年。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達到100萬輛,產品將達10款。當然,這次的大膽激進,比起大眾汽車集團還是顯得充滿東方人的秀氣。
實際上,2019年至今,豐田汽車的舉動已經讓人目不暇接。一方面與原有合資伙伴廣汽集團、一汽集團分別深化合作,在電動化及智能網聯加強合作;另一方面,豐田汽車則與寧德時代、比亞迪、松下加深合作,擴大朋友圈。
相較大眾汽車集團更期望控制一家上游有實力的供應商,豐田的合縱連橫顯然更容易取得成效。
豐田汽車的加碼只是一個縮影。盡管越來越多國內外汽車制造商布局號稱“萬億”的中國新能源市場,特斯拉、寶馬、奔馳、大眾、豐田、福特等,也大舉布局,但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仍充滿不確定性。電動車私人消費不積極,商業市場普及差,以及安全、續航、充電問題等,都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桎梏。
不過,真正可能影響這個萬億級別市場的超級黑天鵝,才剛剛降臨。
我們都知道,中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石油作為戰略物資的安全和價格問題,以及如今所謂的環境保護(此次疫情期間,北京路上沒多少車,但依然出現過嚴重污染天氣)。
當然,很多汽車公司看到這個萬億級別的市場前景,以及嫉妒特斯拉那火箭般躥升的市值,都想成為“特斯拉”。不論是中國的,還是其他國家的,都想“分分鐘”造個特斯拉,可那談何容易?
言歸正傳,我們先來看幾個重要的消息:
1.美股熔斷,集體收跌超7%,歐洲股指全線大跌,仿佛回到2008年;
2.國際油價暴跌,創30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3.俄羅斯表示,其能夠承受石油價格在6-10年維持在低水平(25-30美元/桶);
4.高盛預測,產油國之間石油價格戰爆發(沙特已經宣布將原油日產量提高到1000萬桶,且會繼續提高到1200萬桶),油價可能再跌43%(沙特石油開采成本僅8美元/桶)。
看到上述消息,我們得到結論,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影響世界經濟,但也揭開了世界經濟存在的問題;其次,國際油價低位運行可能不是短期現象,背后是大國博弈。但經濟低迷和低油價若長期持續,卻將給相關產業造成巨大影響。
就像油價過高,人們要考慮經濟性,會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當油價大幅降低(除非行政手段干預),理性人不會盲目消費技術、安全和便利性并不比傳統燃油車好很多、且昂貴的電動汽車。
當然,環保節能的混合動力汽車,可以考慮。因此,低油價會利好傳統汽車需求,從而影響電動車需求。另一方面,經濟環境也會讓消費者思考購買更經濟的燃油車而非價格昂貴的電動車(除非還有巨額補貼)。
所以,接下來相關新能源概念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可能會受到影響。甚至中國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戰略,可能也要隨著國際形勢發生變化,進行一定修正。
實際上,從今年以來,在特斯拉、大眾相繼開始電動化布局后,相關產業鏈上市公司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只要沾到一些概念,都會暴漲。
與此同時,作為新基建項目之一,充電樁也被寄予厚望,無數資金趨之若鶩。
可問題是,國際油價真的像俄羅斯一語成戳,那時候新能源汽車產業上千億的投資何時才能見到果實?在低油價之下,消費者是選擇成熟可靠的傳統汽車,還是電動車呢?世界各國會不會受油價影響,改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畢竟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之間,是不斷主導的。
截至美國東部時間3月9日16時,特斯拉股價報收608美元,下跌13.57%。
文字為汽車K線原創,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