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曾在《短歌行》中言道:“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眾所周知,曹操是個野心勃勃的梟雄,他既沒有一個好的出身,也沒有武藝傍身,唯一能傲視群雄的,也只有算計和謀略。不過,當諸葛亮橫空出世之后,曹操卻不敢再猖狂了,因為他一連吃了好幾個敗仗,他一向仰仗的計謀也不再奏效了。此外,曹操最在意的還是于亂軍中取人首級的武將,這種人一旦瘋起來,他這條命可就不保了。
然而,雖說這世上武將眾多,但是在曹操眼中,大多都是平庸之輩,只有3個名將能讓他頗為忌憚。第一個,東吳周瑜。一直以來,周瑜都被諸葛亮的光芒掩蓋了,若論真本事,他絕對不輸任何人,起碼面對曹操,他是絲毫不虛的。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軍南下,他打算一舉拿下孫權,走完統一天下的最后一步。
不過,他的腳步卻被周瑜生生遏制住了,周瑜先是列出了曹操的幾大弊端,又說明了東吳的幾大優勢,兩者這么一對比,讓很多人都看清了形勢——曹操并不是不可戰勝的。后來,周瑜用火攻之計大破曹操,不但使其狼狽逃回北方,還讓后世詞人蘇軾留下了“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千古名句,從而奠定了他三國名將的地位。
第二個,關羽。一直以來,關羽都是曹操心儀之人,因為他活成了曹操幻想中的樣子,無論是身材、武藝、胸襟、謀略,關羽都是上上之選,他有傲視天下的資本。建安五年(200年),曹操終于得到了收服關羽的機會,他親率大軍討伐劉備,三下五除二就把他打得丟盔棄甲,就連關羽也被生擒了。
不過,曹操對關羽可謂極好,他不但以厚禮待之,還讓他當上了將軍,有什么好東西都會讓他第一個挑選。遺憾的是,關羽對劉備始終念念不忘,他斬顏良、誅文丑,大敗袁紹之后,馬上就回到了劉備身邊。另外,關羽曾被后世稱為“武圣”,他武藝之高世所罕見,若與之為友,他絕對是個值得信賴的人,若與之為敵,他也會成為一個做不完的噩夢。
最后一個,馬超。馬超年少成名,勇武不凡,他從小就經歷了無數次戰斗,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當時,曹操看出了馬超身上隱藏的潛力,于是他多次征召馬超入京。然而,正所謂“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馬超看不上曹操,一來是他的身世,二來是他的行事風格。建安十六年(211年)7月,曹操率軍親自西征,他即將與馬超來一場斗智斗勇的對決。
遺憾的是,韓遂卻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人,他不止一次地變更馬超的作戰計劃,使曹操好幾次得以死里逃生。后來,曹操無不感慨地說道:馬超小兒不死的話,我恐怕連葬身之地都沒有了。因此,周瑜、關羽、馬超三人才是真正讓曹操忌憚的名將,其他人都不足掛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