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延陀國王想娶唐朝公主,李世民只要四種動物作彩禮,導致薛延陀國被滅,這其實是跟唐太宗李世民的戰略有關系。
李世民的戰略就是胡蘿卜給小部族,大棒給大部族,一旦小部族做大做強,就照頭一棒,繼續找其他小部族喂胡蘿卜。
薛延陀是由東突厥汗國中叛出的數個部落聯盟,唐朝為了對付東突厥,一邊打擊東突厥,一邊給薛延陀、回紇、拔野古好處,讓他們在突厥后方對抗,薛延陀在接連數次大破前來征剿的突厥軍戰斗中,自身也在勝利中不斷壯大,先是與東突厥分庭抗禮,再后來占據上風,而唐朝則在東突厥最虛弱的時候,在其背后狠狠捅上一刀,滅掉了東突厥,隨后和薛延陀國一起瓜分了東突厥的土地和部眾。
薛延陀國在東突厥滅亡后,國力大張,擁兵二十萬眾,取代了東突厥汗國的地位,雄踞北亞,對唐王朝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李世民也以其強盛,恐為后患。
為了遏制其逐步坐大的情勢,李世民扶持了以阿史那思摩為首的東突厥降部回到漠南,讓其牽制薛延陀。對于阿史那思摩回到漠南,薛延陀國真珠可汗夷男表示很不爽,為了緩解這種抵觸情緒,唐王朝就和其約定,東突厥降部阿史那思摩向薛延陀上貢牛馬,作為安撫和補償。
而阿史那思摩卻仗著有唐朝撐腰,不僅不給薛延陀上貢,還派牧民去偷薛延陀的牲畜,薛延陀就想著要給阿史那思摩教訓,真珠可汗夷男想趁唐太宗封禪泰山的時候,邊備松弛之時去攻打阿史那思摩部,沒想到唐朝廷早就想到這著,在長城附近重創了薛延陀。
再后來,薛延陀可汗夷男譴使獻禮,并請求和親,當時唐太宗問群臣:“薛延陀屈強漠北,現在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派兵滅了他,一種是許與和親安撫,你們看選哪種?”房玄齡認為彼此交惡只會兩敗俱傷,因此力主答允和親,唐太宗也同意了和親,以新興公主妻之,許了親之后唐太宗又反悔了。
這時候大將契毖何力獻計,要薛延陀可汗夷男獻上彩禮,要么拖垮他的國力,要么讓他知難而退,于是李世民開了口,要夷男獻上四種動物作為彩禮:馬五萬匹,牛、橐駝萬頭,羊十萬口。還要求在限定時間內送到長安。
沒想到夷男卻一口答應了下來,大臣都勸他不要答應,可是夷男卻鐵了心要和親。這么龐大的牛馬數量對于貧瘠又無積貯的薛延陀來說不是個小數目,夷男只好對國中百姓大加搜斂,致使部民們負但沉重,苦不堪言!
而唐太宗在收到夷男分三次送來的牛馬后,以沿途有牛羊死去為由悔婚,薛延陀到長安路遠萬里,將這么龐大的數量牛羊趕來,死亡一定數量是難免的,唐太宗一心想要滅掉薛延陀,根本就無意和親,自然是找種種借口,可憐夷男連新興公主面都沒見著,白白損失了十幾萬頭牛羊。
為什么李世民要這四種動物會導致薛延陀國滅亡?
薛延陀本身就是由幾個部落結盟而建國,為了抵擋東突厥的討伐,諸部落臨時共推薛延陀部落的族主夷男為國主,薛延陀在建國時急速吞并了大量部族,部民成分異常復雜,國家內部矛盾重重,對于首任可汗夷男來說,其最高領導者的地位并不穩固,所以迫切需要大唐來幫助自己立穩腳跟,也因此對于唐太宗這么苛刻的彩禮條件都答應下來。
本來薛延陀在攻打阿史那思摩部的時候,由于決策不當,讓薛延陀損兵折將,夷男的地位加劇衰落,夷男答應唐太宗彩禮的要求,本質上來說,就是犧牲本國人民的利益來追求保障自己權威的做法,國中從上到下盡皆不滿,現在賠了血本下聘,不僅沒得到唐王朝的幫助,還得罪國內各部族,其汗位也是搖搖欲墜,眾多部落生出異心,加速了薛延陀內爭,薛延陀轉為衰落。
645年9月,夷男病死,其少子拔灼殺兄自立,即多彌可汗,拔灼在國中又胡亂施政,多殺父時貴臣專用自己所親昵的人,國內局勢更是一塌糊涂,在這種情況下,拔灼還去挑釁唐王朝,被打的滿地找牙。回紇諸部早就不服薛延陀部的統治,就聯合仆骨、同羅諸部起兵叛亂,李世民也趕緊出兵去撿便宜,曾經雄踞北亞的薛延陀至此滅亡。
這場由彩禮而滅亡的薛延陀故事告訴人們,對于超過自己能力的彩禮要求,一定要一口拒絕,能開出過分彩禮要求的,就沒想過要把女兒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