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傳》中,招安這件事,很多伙伴一直認為是宋江首先提出的,其實并不是,首次提出招安的,是我們熟悉的打虎英雄武松。武松在沒有上梁山之前,前去二龍山的路上,半道遇到宋江勸他前去投奔花榮。當時宋江也沒上梁山。武松對宋江說:“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高質量外鏈代發
也許宋江就是受了武松的啟發,等到上梁山之后,宋江每時每刻都在想著招安,表面上是想給兄弟們尋條好出路,其實他是有私心的,他也想光宗耀祖,封妻蔭子,洗刷自己以前的罪名。而當宋江提出招安的時候,此時的武松卻一臉不高興,甚至抵觸和反對招安。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反冷了兄弟們的心”。
武松為什么會如此反常呢?原因很簡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武松以前有殺人但沒殺過大官,對朝廷的敵意沒那么強,甚至還有一絲希望,直到血濺鴛鴦樓之后,他的經歷和心態都發生了變化,所以改變了他的想法。
其次,武松經常跟魯智深在一起,魯智深是一個有正義感,行俠仗義,敢作敢為的人,武松非常佩服和尊敬魯智深。魯智深曾經在朝廷工作,對腐朽的朝廷看得很清楚,所以在梁山反對招安時,魯智深對宋江說:這滿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干凈?招安不濟事。
魯智深對朝迋是非常失望的。而武松就是受到魯智深的影響,才會變得也反對招安。
最后,武松為什么還是跟隨宋江一起招安,一起征伐方臘,那是因為魯智深還在,他也是看在魯智深的份上才繼續留下來。但有一點,他的內心肯定是不希望回歸朝廷的,所以征戰方臘結束之后,他就去六合寺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