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去菜場買菜,看見這包裹不嚴,懶懶散散的牛皮菜,總能吸引我的眼球。不僅因為喜歡這菜,那綠油油的葉子還時常喚起我對故鄉溫馨的回憶。知道這菜的最早用途,還是源于童年去鄉下外婆家。一次在外婆家做完家庭作業后,她叫我拎上竹籃,拿上一小刀,跟她到田間去剜豬草,順帶去地里摘豆角。我聽了歡呼雀躍,因為旁邊還有一條玉帶般潺潺流淌的河流環繞村莊,小孩子光著腳丫戲水,姑娘媳婦們在河邊洗衣服,說笑擺家常。累了坐在河堤上,看著村里家家戶戶煙囪里冒出的縷縷炊煙,想象人家在操持什么樣的飯菜。我說我也不認識豬草,能不能把你圈里的小豬崽帶上,它吃什么我就剜什么。看似很荒唐的要求竟然也得到了外婆的同意。她找了一根長長的細繩子,去豬欄里抱出一個十來斤重的小豬把腰系上,讓我牽著,我們就上路了。 豬崽在圈里呆悶了,在空曠的戶外活蹦亂跳地撒歡著。其實豬的童年時代還是蠻可愛的,小巧玲瓏,油光水滑,動作敏捷。只是迫于人類的需求,被長期囚在圈里,除了吃就是睡,大腹便便,終身不勞作。雖享受飯來張口的待遇,也難逃任人宰割的命運,一個可憐的牲畜。
小豬崽在地里東拱拱西瞧瞧,并不找吃的,外婆告訴我豬只吃熟食,我靠它找豬草的希望落空。外婆的自留地里種了一洼洼的牛皮菜,滿目蔥綠,在微風里招展。她彎下腰摘牛皮菜時告訴我,這菜屬于賤菜,產量高,適應能力強,各種土質都能生長。主要是作為豬飼料,用刀斬碎了煮熟加上米糠之類就是豬的主食。外婆家每天都要煮上一大鍋,不放油鹽,每次煮時滿屋彌漫著濃厚的豬食味,久久難以散去。豬們的主食很單一,從小到進屠宰場就吃這,還以為就是人間美味,每次送上都爭先恐后地搶食......有時對豬還有點肅然起敬,吃最廉價單調的食物,為人類奉獻自己的一切,由表及里。
牛皮菜長期以來作為豬飼料而被人們淡忘。現在順應時代潮流,返樸歸真,提倡健康飲食,側重對綠色食品的追求,它的特殊功能引起人們的注意。牛皮菜富含還原糖、粗蛋白、纖維素、以及維C、鉀、鈣、鐵等微量元素。具有清熱解毒,行瘀止血的功效,對腸胃的養護和消化十分有益。不管用什么方法來烹制這道菜都有不同的風味,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已經走上尋常百姓的餐桌。菜農們抓住這個商機,從豬嘴里勻出部分牛皮菜走進城里叫賣,價格與一般的蔬菜沒有區別。現在牛皮菜已登大雅之堂,很多餐館和飯店都能見到它的蹤影。
我就是一下里巴人,平時因為過敏原因很少吃魚蝦及海鮮之類的,倒是很青睞這曾經給我帶來歡樂的十分低廉的東西。一種蔬菜,與人與牲口有著這樣密切的關系,悄悄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就不僅僅是植物了,在精神空間占據一角。一個個難眠之夜里,回味甜蜜的,溫馨的,痛苦的......打開塵封的歲月,搜尋那些已經遠遠逝去,充滿田野牧歌氣息的童年鄉村記憶,撫慰寂寞的心靈......
感謝博樂孫鵬將文章推薦至草根名博首頁[衣食住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