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瀏覽《安徽老年報》時,看到有這樣的報道:2月9日,省城三位老人非正常孤獨離世,消息一經傳出,令人扼腕。這三位老人都是男性,大的77歲,小的60多歲。三位老人的離世方式不盡相同,但境況有相似之處,貧病纏身,寂寞孤獨,缺少心靈的撫慰。由于無人照顧,孤獨地撒手人寰。看到這樣的消息,深感在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國家,應該是個不小的社會問題了。
據統計我國目前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有1.67億,而空巢老人占了一半。這養老問題真的是全社會和家庭的大問題,處理不好就會不斷的出現上述非正常死亡事件。這難道不是社會的悲劇嗎?
誰家出現這樣的悲劇,首先要追究子女的責任,嚴懲不孝之子女。根據目前的社會狀況老人的養老問題主要還是子女贍養。沒有子女的孤寡老人另當別論。國家的社會養老體系和設施要趕緊跟上來。一個單位、一個社區有多少孤寡無依的老人要有人管有人問要造冊登記。要建立這么一個服務部門,孤寡老人經常和這個部門聯系,勢必會好一些。現在這項服務可以說是空白。
前年聽說我們這里有個男老師就孤獨的死在家里,估計80歲還不到。當我見到他舉步艱難的時候,他還不愿意請人照顧自己,堅持自己出門買吃的。那形象已經慘不忍睹。我就不明白他都這樣了,他的兒子為什么還不把老人安排好呢。也許是他自己固執要選擇獨處,有錢也不愿意請護工。
去年有個朋友老太太要到外地照顧孫子,老頭都76歲了。我對他們說:你們倆最好一塊去。老頭一個人留在這里不合適。老頭萬一在家病了就劃不來了。老頭堅持不去。結果沒有過多久老太太從北京打電話給我,叫我趕快去看看她老頭,說在住院吊水。住兩天醫院檢查出來沒有大問題,我問了他吃飯的情況。看來主要原因是餓的。老太太留了滿冰箱的食物他自己懶得做著吃。最后還是叫他二兒子送他去了北京。所以老人最好是群居,和親人子女在一塊或者住的近一些。老兩口在一起依賴慣了的,最好行動要一致。老人獨居的,子女能三天兩頭過去看看那會好的多。
我想老人最好要有一幫朋友。要有個活動圈子。一塊散步的、聊天的、打牌的、打麻將的、運動的、舞蹈健身的......。總之,常在一塊活動會消除孤獨感,你關心別人,別人也會關心你。大家互相關心。這樣某個人一天不見也會有人關心問候。我感覺自己退休以后,參加一個群體活動(排球隊),生活豐富多了。我平時也是一個人孤獨的生活,但是一點都不感覺寂寞和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困難。子女離得遠,就靠電話聯系。遠水救不了近火,遠親不如近鄰。平時來往聊天都靠周圍的朋友了。深感朋友在身邊的重要性。
我建議老人,最好是走出家門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點參與群體活動,一天那怕就一個小時也好。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會大有好處。
希望做子女的多給老人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多給老人送點溫暖。
希望每個老人都要學會豐富自己的生活,愛惜自己的生命。
希望社會加強關注養老問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