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實習經驗的職場人都知道:
在單位實習時,一般單位給我們簽訂的都是實習協議,但跟已經畢業了的求職者,都是簽訂的勞動合同。
可能有些人還會想:
是不是因為自己跟用人單位說了,自己只實習幾個月,所以才簽的實習協議?
來自電視劇《二十不惑》
實際上,并不是這樣。
基本上,只要公司管理比較規范,有稍微專業一點的HR,就一定不會跟還沒有畢業來公司實習的學生簽訂勞動合同。
所以,“還沒有正式畢業,能不能跟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這個問題,是只有在用人單位出錯的情況下,實習生才會面臨的選擇。
接下來,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來自電視劇《德雷爾一家》
01
應屆生尚未正式畢業,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利弊
勞動合同法對于被雇傭的一方,也就是我們普通勞動者,保護力度是比較大的。
就如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的:
公司不能隨意就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否則可能面臨支付雙倍賠償金的懲罰;
即便有合理理由解除勞動合同,包括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大多數情況下,也要支付離職補償金。
這些,都是勞動合同法保護作為弱勢一方的勞動者的具體體現。
那是不是說,只要在公司里面上班,所有人都是這樣相同的待遇呢?
并不是。
來自電視劇《德雷爾一家》
其中,主要的一個例外就是尚未正式畢業的實習生:
幾乎所有的實習生,畢業之前在用人單位實習,跟用人單位簽署的,都是實習協議。
實習協議更像是兩個平等主體簽訂的一個協議,遇到相關問題,適用的法律也不是勞動合同法,所以,對員工一方的保護就會弱很多。
前面說到的公司主動解除勞動合同要支付離職補償金等等,在實習生這里,都是不存在的。
另一方面,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公司是不需要給實習生繳納社保公積金的,但如果簽訂了勞動合同,就確定是勞動關系,公司就需要為實習生繳納社保公積金。
來自電影《上班一條蟲》
綜上,實習生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而不是實習協議,第一大好處是可以得到更大的保障,具體又體現在兩點:
第一,如果勞動合同期限像實習協議一樣,只到畢業,那實習結束后,勞動合同到期,公司不繼續續簽勞動合同,就需要支付實習生離職補償金;
第二,如果畢業后實習期結束,而勞動合同未到期,實習生不主動提離職,公司也不能以實習期結束沒有轉正名額為由,讓實習生離職,即便經過協商實習生同意不繼續在公司工作,公司也需要支付實習生離職補償金。
實習生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而不是實習協議的好處之二,是能夠更早享受到社保公積金的福利待遇。
來自電視劇《我的前半生》
說完好處,我們再來說說,如果尚未畢業就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也為我們繳納了社保公積金,對實習生有什么壞處:
最大的一個壞處,可能也是唯一的一個壞處,那就是一旦與用人單位有了勞動關系,應屆生的身份很可能就沒有了。
如果工作一段時間后又離職,再去報考公務員、事業編制等,需要應屆生身份的崗位,很可能無法報考。
因為很多單位確認應屆生身份的,就是看之前是否跟其它單位建立過勞動關系繳納了社保。
來自電視劇《萬物生靈》
02
用人單位與實習生簽訂勞動合同的利弊
前面一開頭我說,用人單位跟尚未畢業的實習生簽訂勞動合同,那只有一種情況:
就是公司老板或HR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法盲和外行,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因為與尚未畢業的實習生簽訂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來說,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前面已經分析過了,跟實習生簽訂實習協議,實習期結束后,就默認雙方的合作關系也自動結束了;
但如果簽訂勞動合同,就算期限短,合同到期后公司也有義務續約,否則就需要支付離職補償金。
來自電影《在這世界的角落》
同時,簽訂了勞動合同,實習生就算公司的正式員工了,正式員工是需要依法繳納社保公積金的。
這兩項,無形中給公司增加了很多成本和風險。
所以,正常情況下來說,公司是不會跟實習生簽訂勞動合同的。
如果公司提出了這個要求,作為實習生,在了解了前面第一部分我們分析的利弊之后,可以自行選擇:
假如已經確定想要在這家公司長期發展,又或者未來沒有考公務員、考編制的打算,可以考慮提前簽訂勞動合同;
假如還有一定的疑慮,就可以主動跟公司提出愿意簽實習協議而不是勞動合同,同時指出這樣做對公司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公司可能反而會改變做法。
游刃職場有余姐
求職面試·職業發展·個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