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細(xì)辛半夏湯——陰陽解析
金匱要略:
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用苓桂枝五味甘草湯,去桂,加干姜、細(xì)辛,以治其咳滿。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細(xì)辛半夏湯:
茯苓四兩,甘草、細(xì)辛、干姜各二兩,五味子、半夏各半斤。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
解析:
陽性藥:干姜、五味子、細(xì)辛、半夏
平性藥:甘草、茯苓
陰性藥:無
君藥:細(xì)辛
干姜:辛,熱。歸脾、胃、心、肺經(jīng)。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細(xì)辛:辛,溫。歸肺、腎經(jīng)。祛風(fēng)止痛,散寒解表,溫肺化飲,宣通鼻竅。
五味子:酸,溫。歸肺、腎、心經(jīng)。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寧心安神。
半夏: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jīng)。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
甘草:甘,平。歸心、脾、肺、胃經(jīng)。補(bǔ)脾益氣,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緩解止痛,緩和藥性。
茯苓:甘、淡,平。歸心、脾、腎經(jīng)。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沒有陰性藥物,以陽性藥物為主,針對寒證;君藥藥物功效以溫肺化飲為主,針對實(shí)多虛少;太陰病,水飲上逆。
方劑中,干姜、五味子、細(xì)辛,溫化寒飲;半夏,降逆止嘔;甘草、茯苓,健脾利水。
諸藥合用以溫化寒飲為主,降逆止嘔為輔,兼顧健脾利水。適用于脾胃虛弱,水飲上逆咳滿嘔吐者。
桂苓五味甘草湯、苓甘五味姜辛湯、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細(xì)辛半夏湯、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湯比較:
桂苓五味甘草湯,以通陽降逆為主,斂肺滋腎為輔,兼顧健脾利水。適用于脾胃虛弱,水飲上逆,氣逆上沖者。
苓甘五味姜辛湯,以溫化寒飲為主,健脾利水為輔。適用于脾胃虛弱,水飲上逆者。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細(xì)辛半夏湯,以溫化寒飲為主,降逆止嘔為輔,兼顧健脾利水。適用于脾胃虛弱,水飲上逆咳滿嘔吐者。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湯,以降逆化飲為主,宣利肺氣為輔,兼顧健脾利水。適用于脾胃虛弱,水飲上逆咳滿嘔吐兼有水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