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阿膠湯——陰陽解析
傷寒論: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
處方:
黃連4兩,黃芩2兩,芍藥3兩,雞子黃2枚,阿膠3兩(烊化)。
上五昧,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內阿膠烊盡,小冷,內雞子者,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解析:
陽性藥:無
平性藥:雞子黃、阿膠
陰性藥:黃連、黃芩、芍藥
君藥:黃連
雞子黃:甘,平。歸心、腎、脾經。滋陰潤燥;養血熄風。
阿膠:甘,平。歸肺、肝、腎經。補血止血,滋陰潤肺。
黃連:苦,寒。歸心、胃、肝、大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芩:苦,寒。歸肺、膽、胃、大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白芍:苦、酸,微寒。歸肝、脾經。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
沒有陽性藥物,針對熱證;君藥功效以清熱解毒為主,針對實證;陽明病,表證內傳陽明。
方劑中,黃連、黃芩,清熱解毒;芍藥、雞子黃、阿膠,滋陰補血。
諸藥合用以清熱解毒為主,滋陰補血為輔。適用于表證內傳陽明,濕熱互結、津血虧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