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夜光丸——陰陽解析
眼疳證候:
兼見兩目干澀,畏光羞明,眼角赤爛,甚則黑睛渾濁,白翳遮睛或有夜盲等。
治法:養血揉肝,滋陰明目
方藥:《原機啟微》石斛夜光丸加減
石斛夜光丸:
天門冬、黨參、白茯苓、麥門冬、熟地黃、生地黃、菟絲子、白菊花、草決明、杏仁、山藥、枸杞子、牛膝、五味子、石斛、白蒺藜、肉蓯蓉、川芎、炙甘草、枳殼、防風、青葙子、黃連、犀角、羚羊角。
解析:
陽性藥:熟地黃、杏仁、五味子、肉蓯蓉、川芎、防風
平性藥:黨參、茯苓、山藥、枸杞子、牛膝、白蒺藜、炙甘草、菟絲子
陰性藥:天門冬、麥門冬、生地黃、菊花、決明子、石斛、枳殼、青葙子、黃連、犀角、羚羊角
君藥:羚羊角
熟地黃:甘,微溫。歸肝、腎經。養血滋陰,補精益髓。
杏仁:苦,微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五味子:酸,溫。歸肺、腎、心經。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寧心安神。
肉蓯蓉:甘、咸,溫。歸腎、大腸經。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
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防風:辛、甘,微溫。歸膀胱、肝、脾經。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
黨參:甘,平。歸脾、肺經。補中益氣,生津養血。
茯苓:甘、淡,平。歸心、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山藥:甘,平。歸脾、肺、腎經。益氣養陰,補益脾肺,補腎固精。
枸杞子:甘,平。歸肝經、腎經、肺經。滋補肝腎,明目,潤肺。
懷牛膝:苦、酸,平。歸肝、腎經。活血祛瘀,補肝腎,強筋骨,引血下行,利尿通淋。
白蒺藜:苦、辛,平。歸肝經。平抑肝陽,疏肝解郁,明目,祛風止癢。
甘草:甘,平。歸心、脾、肺、胃經。補脾益氣,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緩解止痛,緩和藥性。
菟絲子:辛、甘,平。歸肝、腎、脾經。補陽益陰,固精縮尿,明目,止瀉。
天冬:甘、苦,大寒。歸肺、腎經。清肺降火,滋陰潤燥。
麥冬:甘、微苦,微寒。歸肺、心、胃經。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
生地黃:甘、苦,寒。歸心、肝、腎經。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菊花: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疏散風熱,清肝明目。
決明子:甘、苦,微寒。歸大腸經。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石斛:甘,微寒。歸胃、腎經。養胃生津,滋陰除熱。
枳殼:苦、辛、酸,微寒。歸脾、胃經。理氣寬中、消滯除脹。
青葙子:苦,微寒。歸肝經。清肝,明目,退翳。
黃連:苦,寒。歸心、胃、肝、大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羚羊角:咸,寒。歸肝,心經。熄風止痙,平肝潛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
犀角:苦、酸、咸,寒。歸心、肝、胃經。清熱定驚,涼血解毒。
陽性藥物少,陰性藥物多,針對熱多寒少;君藥功效以清肝涼血為主,針對實多虛少;少陽陽明太陰合病。
方劑中,羚羊角、犀角、生地黃、菊花、決明子、青葙子,涼血清肝;天門冬、麥門冬、生地黃、山藥、枸杞子、熟地黃、石斛,養陰生津;肉蓯蓉、菟絲子,補陽益精;川芎、防風、白蒺藜、枳殼,行氣祛風;五味子、牛膝,補益肝腎;黨參、茯苓、炙甘草,健脾滲濕。
諸藥合用以涼血清肝為主,養陰生津為輔,兼顧補陽益精、行氣祛風、補益肝腎、健脾滲濕。適用于由脾病及肝,肝血不足,不能濡養眼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