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芨芨草
古時候,男婚女嫁講究的是門當戶對。門當戶對,自然是看雙方的家庭、經濟、人脈等等的條件。在當時,如果門不當戶不對,是很難成就婚事的。如果男女雙方情投意合,就只有走“私奔”這一條路,如司馬相如和卓文君。
而我今天要說的“門當戶對”,并不是指家庭條件要多匹配,而是指兩個人的三觀、興趣、志向等等的契合度。
富家子弟可以娶官家小姐,這是門當戶對,但如果兩個人的志趣觀念不一樣,婚姻也沒有什么幸福可言。當然,你會說,怎么可能所有的婚姻都有幸福?但婚姻如果沒有幸福,人生又何來樂趣呢?
所以,一段好的幸福的婚姻,必然是夫妻兩人在精神上要高度契合才可以的,不然,只能說是“為結婚而結婚”的婚姻,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那一種婚姻生活。
自古到今,“門當戶對”或者“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很多,他們的幸福程度也不可同日而論。
你可能不太認識謝道韞,但你一定會知道謝安;如果你不知道謝安,那你總應該從歷史書上讀過“淝水之戰”吧?沒錯,謝安就是“淝水之戰”東晉一方的決策者,也就是我今天所說的“總指揮”。
謝道韞,是謝安的侄女,一個聰明多才的美麗女子。謝道韞是謝安最疼愛的侄女,一直把她當自己的女兒一樣看待,所以,在婚事上,謝安的主宰權比謝道韞自己的父親還重要。
而謝安,和王羲之相交深厚,兩家又是門當戶對,因此選擇王家子弟當自己的侄女婿是最理想的選擇。在謝安看來,王羲之次子王凝之年齡與謝道韞相仿,性格又忠厚,是理想的夫婿人選。于是,在兩位長輩的做主下,謝道韞嫁入王家,成為大名鼎鼎的王羲之的兒媳婦。
從家庭條件和社會地位來看,謝王聯姻是公認的門當戶對,天作之合,但婚姻的現實只有當事人自己才有體會。
結婚之后,謝道韞才知道,自己嫁的丈夫其實是王家最平庸的孩子。不止平庸,甚至是很無能的。
謝道韞聰慧過人,王凝之卻平庸迂腐,夫妻倆人在精神上幾乎是沒有可以交流的地方。因此,謝道韞無限失落,慚慚郁意。回到謝家,謝安看侄女總是悶悶不樂,問其原因。謝道韞把王凝之的情況一說,謝安這才后悔不已,因為他對王家的孩子并不是都了解,只是以為“虎父無犬子”,王羲之的孩子應該是都很優秀的,沒想到卻因此耽誤了侄女的幸福。
現實已是如此,只是那種從小與家人談詩論道的日子不再有,有的只是落寞和寡歡,甚至失望。特別是當海盜作亂,身為會稽內史的王凝之,不僅不出兵,不設防,還每天在家里設天師神位,祈禱神仙來幫忙,這樣愚蠢的行為讓謝道韞又氣又好笑。直到海盜進城,王凝之才匆忙帶上兒女外逃,連謝道韞都顧不上。
危難之時,連妻子都可以不顧的男人,真是一文不值。所以王凝之被殺之后,謝道韞反倒是解脫了。她堅強地帶著兒女活了下來,終日以詩書為伴,誨人不倦地為遠道而來的莘莘學子傳道、授業、解惑,受益之人不計其數,大家都尊稱她老師,成為一代傳奇。
所以,女人嫁什么樣的男人,真的是能影響自己的一生的。
什么樣的夫妻讓人羨慕?一部《圍城》讓世人皆知錢鐘書。而他的夫人楊絳的一部《我們仨》卻讓人看到了“圍城”之內的幸福時光。
我們且不說楊絳與錢鐘書的家庭背景怎么樣,就說他們在清華的一見鐘情,之后六十多年的相依相伴,不離不棄。
我們從兩個人的資料介紹就可以看出(楊絳:作家、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鐘書:作家,文學研究家),兩個人從文化層次,愛好志向上都是相近的。
其實,錢鐘書比楊絳早一年進清華。但正是清華的一見,讓楊絳堅定了進清華與錢鐘書比翼齊飛的理想。
《圍城》讓錢鐘書出了名,但他仍然愿意和妻子一起堅守在圍城里。他對妻子的評價是:絕無僅有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什么樣的女子,才讓丈夫一生的愛戀至死不渝啊!
精神上能夠契合的還有被稱為“金童玉女”的林徽因與梁思成。雖然林徽因曾經喜歡過徐志摩,那是詩人共有的浪費情懷,但最終,林徽因選擇了與自己有共同愛好和理想的梁思成。
據說在婚前,梁思成曾問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后都不會再問,為什么是我?”
林徽因這樣回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
也就是說,林徽因是經過認真而慎重的考慮的。徐志摩雖然能夠滿足她少女情懷的浪漫,但漫長的人生路,不可能總是風花雪月,有著冷靜頭腦和志趣相投的梁思成才是最理想的丈夫人選。
試想一下,沒有共同的愛好與追求,又怎么能夠在做這些事上達到一致的認知與統一呢?像謝道韞那樣,即使有滿腔的詩情畫意,王凝之卻不能與之和唱,這樣的遺憾又豈是旁人能夠理解的?
所以,門當戶對可以不講究,但靈魂的契合、志趣的相投卻是一段幸福婚姻最主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