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從長輩哪里聽到一個很傳統,很有有意思的觀點,叫男不娶三,女不嫁四。
男不娶三中的“三”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新歡,而是說男人不能娶以下這三種女人:第一是沒有孝心的,第二種是蠻不講理的,第三種是鋪張浪費的。
女不嫁四指的是女人不能嫁給以下四種男人:第一是好吃懶做的,第二是沒有上進心的,第三是有不良嗜好的,第四是心胸狹窄的。
其實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傳統老人所講的這種“男不娶三,女不嫁四”的觀點,還是從男主外女主內的角度來談的。
所以它要求女人是一個主內的,傳統的,賢妻良母型的,于是要求女人要孝敬公婆,要勤儉持家,要明白事理識大體。
如果女人不這樣的話,主內的角色她就扮演不好,于是就有了男不娶三的說法。
而傳統觀點對男人的要求是主外的,事業型的,于是就要求男人賺錢養家,努力上進,打拼事業。
除此之外,只要他不去狂嫖濫賭,只要不是小心眼,錙銖必較的人,女人就可以托付終身。
但是到了今天,這種傳統的“男不娶三,女不嫁四”的觀點還有待商榷。
因為隨著時代的變化,很多女性都獨立了起來,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經濟上不再依靠男人。
甚至還要承擔一部分養家糊口的責任,也就是說男女越來越平等。
既然男女平等,那么這種“娶三嫁四”的傳統觀點中七條放在男人和女人身上都同樣適用。
在過去,男女的婚姻都是父母由一手包辦的,雙方更加注重的是對方的實際條件,而非男女之間的感情基礎。
現在,男女婚戀自由,更注重的是兩個人之間有沒有感情,在一起適不適合,物質條件反倒成了其次。
結婚是因為愛情固然好,但是也要把對方的人品,性格,個人能力考慮在內。
很多夫妻結婚兩三年后就過不下了,就是因為事先沒有摸清對方的性格,人品,能力等,導致婚后雙方摩擦不斷,矛盾重重,最后不得不放手離去。
所以說,老人說的這種“男不娶三,女不嫁四”這種觀點還是有它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