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關注我、我陪你愛
文丨萱小蕾、又名漠泱
▼
網上看到一個小視頻段子,原本只是為了拍一個搞笑的小故事,大意是女子假裝跟婆婆聯合起來騙她丈夫拿出私房錢。
婆媳倆假裝吵架,媳婦找婆婆要錢,說婆婆拿了她300塊錢一直不還。
丈夫回來時,看到妻子在找自己媽媽要錢,馬上就翻臉罵妻子說:“我媽辛辛苦苦給你帶孩子,給你收拾家,300塊錢還找她要,來來來,我給你500塊……”
當男人從家里翻出他的私房錢后,婆婆對媳婦說:“你看吧,我說我兒子藏了私房錢吧!”
兒媳則是拿著這個錢對婆婆說:“走吧,媽,我們去逛街……”
原本主題是套路男人的私房錢,婆婆和兒媳現在同一條陣線,可是評論里面的人卻都怒了。
大家紛紛討伐的,是男人的那一句話“我媽辛辛苦苦給你帶孩子,給你收拾家……”
這句話為什么會引發眾怒,其實很簡單,也很明顯,換了任何一個家庭主婦,或者說任何一個妻子一個女人,聽到丈夫對自己說這樣的話都會很生氣。
因為丈夫認為自己媽媽是在給兒媳婦帶孩子,給兒媳婦收拾家。
他不懂那個家也是他自己的家嗎?忘了孩子也是他自己的孩子嗎?也是他媽的孫孫嗎?
如果說婆婆沒有這個義務,那么男人自己也站錯立場,話語里撇清了帶孩子做家務兩件事,就表示他認為收拾家和帶孩子都是妻子的“私人勞動”。
這樣想的男人,回家一般不會做家務或帶孩子,因為他覺得有妻子一個人就夠了,這是妻子的職責,與自己完全無關。
也因為這樣想,所以讓他帶一下孩子,做一點家務,他就會覺得是在幫妻子的忙,會不耐煩,會擺架子,或者直接拒絕。
如果他是一個為家庭做了很多貢獻的男人,換句話說:如果他是一個賺了很多錢、為家庭謀取高質量生活的男人,并且忙得焦頭爛額,那還稍微可以原諒。
但凡自己賺的不多,卻自以為是,認為每月那點錢回家就是一家之主,就了不起,那就讓人反感了。
同時他又認為妻子做家務帶孩子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不能再麻煩自己幫她。他認為輕松,所以當自己母親也參與時,就覺得妻子太輕松,還不知道感激。
一個家庭分工明確,其實也沒什么不好。但是分工明確,不代表每個人的事情就必須是他事情,旁人再無責任。
比如說賺錢就非得是男人的事情,女人只負責花就行了,這樣的心理也不好。
而男人認為,孩子和家務問題也都與自己無關,那么這個家就不是分工明確的問題,而是沒有凝聚力的問題。
如果女人也體諒男人賺錢不容易,養家不容易,并且想為他分擔,那自然是很好。
而男人也能體諒到女人帶孩子不容易,每天家務都做不完,所以主動分擔,而這個分擔是明確知道這是自己的家,是在為自己的家做事,而不是幫妻子做事。
曾經也看過一個段子,就是說一個男人回家做家務帶孩子,從來不認為這是在幫妻子,他說他從不幫妻子,而是在幫自己,因為家是自己的,孩子也是自己的……
如果男人都能明白這一點,他們也就不會在工作之余做家務帶孩子時那么不耐煩。
或者說當妻子沒把家務和孩子安排好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去盲目指責,并且說出那種“這么點小事都做不好”之類的話。
只有一個男人沒有擔當的時候,他才會認為自己只做一件事就好、甚至自己并沒有賺多少錢,但始終認為家務事和帶孩子跟自己無關。
如果女人因為這些事情要求他分擔,要求他伸出援手,他就認為是這個女人無能,是這個女人沒用,是這個女人太懶不賢惠。
如果跟這樣的男人生活在一起,自然是很累的,而現實中也不乏這種想法的男人。
如果遇到了,一定要讓他明白:帶孩子和做家務、男人分擔是應該的,而且并不是幫妻子,而是幫這個家庭、是幫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