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關注我、我陪你愛
文丨萱小蕾、又名漠泱
▼
01.
婚姻里,提起婆媳關系,總會有很多很多的例子,隨便哪一家,都能道出一些問題來。
一般情況下,也不過是些瑣碎小事,大家多些體諒理解,多些遷就改變,多些愛和溫情,就能化解,就能繼續幸福生活。
但也有頑固的人,有的確不好相處的人,或都不懂如何相處的人,于是婆媳矛盾就產生了。
比如婆婆總想嫌棄媳婦,或是總想挑缺點,做長輩的樣子要教訓晚輩,而媳婦又想著我是跟你兒子過,你老是看不順眼,我可不買賬。
這些嫌棄里,花樣也多,嫌媳婦亂花錢、太懶、不會照顧老公和孩子之類的情況最多,媳婦嫌婆婆的原因,多半是嫌太嘮叨、管太多……
其實也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算是沒嫁人,母女之間也會有這些矛盾,何況婆婆和媳婦呢。只因這兩個女人身份不同,才會互相在意互相結怨。
做婆婆的抱怨媳婦,有時還會是嫌她對兒子不上心,不心疼他。但人家夫妻之間,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婆婆其實沒必要太操心。
媳婦也不用對婆婆要求太多,把她當個長輩敬著、愛著、讓著就好。
誰都想過上安穩幸福的日子,只要本著為家庭好的心態說話、做事,就應該下意識地習慣不那么計較。
02.
小晴和婆婆鬧矛盾,起因只是聽了婆婆跟別人說的一句話,就結下了怨。
本來小晴結婚以后,同婆婆沒在一起呆過幾天,覺得婆婆大體上還過得去。過節時,也總想著送她些東西,討她個開心。
沒想到今年因為這場疫情,她和阿建被耽擱在家里,出了正月還不能離家開工。她覺得能跟孩子們在一起,陪著他們也挺好。
可是只呆一個星期,就對婆婆有了意見。現在她跟婆婆能不說話就不說話,弄得夾在中間的阿建也很郁悶。
小晴跟阿建婚后就到了外地,阿建在那里有個做灶臺的小店子。生意不好做,小晴跟過去能省一個人工。
婚后一年半,小晴回婆婆家生下兒子。只一個半月時,她就丟下孩子,又回到阿建那里。
小晴也很無奈,做為母親她也想多陪陪兒子,可家人的生活和養這個小人兒都得用錢,他們小本生意,小晴又不放心阿建一個人吃不好,忙起來能累死,沒個人照顧也不行。
再說,婆婆也表示她能帶好孩子,要她放心去掙錢,那時小晴從心里是感謝婆婆的。
03.
如今,五年過去了,小晴生了兩個孩子,都是婆婆幫著帶大的。
本來這次他們也和往常一樣,過了年就準備走。沒想到被困在了家里,時間久了,小晴便體會到婆婆的嘮叨和一些生活習慣的不同。
只要有婆婆在家,嘴就不停,一會兒東家長一會西家短。小晴不想聽,可兩個孩子都跟奶奶親,她走哪里孩子跟哪里,弄得她這個媽有些尷尬。
也難怪,孩子就是這樣,誰帶的跟誰親。小晴自己是姥姥帶大的,現在也是跟姥姥比媽親。
這天,小晴去找婆婆和孩子回家吃飯,無意中聽到一個大媽跟婆婆的對話:“你媳婦看起來挺年輕的啊!”
小晴聽了心里正有些得意,可婆婆的話惹惱了她:“可不是么,我媳婦只負責生不負責養,帶孩子的苦累都是我在受啊!”
這話讓小晴很不受用,這些年她在外面省吃儉用,活也沒少干,孩子的吃穿用度都是她在花錢,包括公婆的東西,她也從不吝嗇,一直買給他們。
她覺得婆婆不過是出些力罷了,老人和孩子都是她跟老公在供養,所以聽了婆婆的這句話,她心里窩著火。
04.
后來兩個孩子打架哭鬧起來,小晴窩著火,就過去照著兒子的屁股拍了幾下,其實也沒用大力,只是嚇唬他要讓著妹妹。
婆婆看了心疼,教訓小晴:“小孩子不懂事兒,動不動就打,成什么樣子,是不是親媽!”
小晴也在氣頭上,懟婆婆:“親媽比不過親奶奶,將來奶奶拿錢送你們上學去……”
阿建聽媳婦越說越沒譜,吼她:“你就不能少說一句?”經過這次吵架,小晴和婆婆都對對方有了意見。
小晴怨婆婆嫌她不帶孩子,覺得自己的情況婆婆知道的,掙錢就顧不了娃,顧了娃又掙不到錢。
為了孩子,她把自己當成女漢子一樣勞作,只想給老人和孩子一個更好的生活。而婆婆只是出力就抱怨,太不應該。
婆婆也嫌小晴沒個當媽的樣子,才回來幾天就掉臉子給她和孩子看。明明自己辛苦幫她帶兩個娃,每天累得腰酸背疼腿抽筋,還落不到媳婦一句感恩的話。
05.
婆婆媳婦都認為自己有理,卻不懂切換角度,站在對方的狀況上想問題,而她們的矛盾,本來也不是什么大事。
用郭宗臨小品里的話說,就是一句話的事兒,“一句話能成事兒,一句話也能壞事。”
小晴的不對之處,在于沒體諒婆婆,帶娃的確辛苦,還別說是兩個,那可不是光出個力那么輕松的事。
即使自己出了錢,那也是應該的,養育孩子,回報老人,都是義務。所以本應該對婆婆表達感激之情,老人家能把兩個孩子養得健康茁壯,也是費心費力很辛苦了。
婆婆也應該體諒媳婦的不容易,她努力掙錢,所以才不能自己帶孩子,若是自己有條件帶,想必沒有幾個媽媽不想親自帶大孩子,陪伴他們成長。
無非是要先解決生存問題,也想老的小的一家人有更好的生活。
06.
而夾在她們中間的那個男人,也不能只做沉默的看客,他可以在媳婦先肯定她的付出,再說說自己媽的不對之處,同時也要說說自己媽媽存在的好處。
面對自己媽媽時,可以把自己給老媽買的東西說成是媳婦的孝心,讓兩個女人心里都舒服,都平衡,從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總之,進了一家門,就是一家人,大家應該沖著為把日子過好過舒坦去,所以不能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計較,惹得大家都不愉快。
再者有些抱怨嘮叨,聽了不中意也不必太在意,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最好,不上綱上線,不揪住不放。
最重要的還是互相體諒,畢竟這年頭大家生活都不容易,想得開格局大,大家分工合作擰成一股勁,才能家和萬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