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現在,一頭黑長直的頭發仍然是我們最常見的洗發水廣告。除非你打算染發,不然在我們的社會里的主流審美,還是以頭發呈現出烏黑發亮的狀態為最美發質。
但這一頭烏黑靚麗的秀發不是誰想有都能有的!
過度疲勞
比如累成狗的上班族
高考前夕的高三族……
DNA的鍋
某些慢性病
貧血、糖尿病、胃腸病……
營養不良
缺乏維生素A、蛋白質
這些都是造成我們頭發失去光澤,早生白發的原因!
就算變白是頭發不可避免的歸宿,我們也要細心保養,讓它發生的更慢些,讓這個結局來得更晚些!
而且,不管頭發是純黑、花白、還是全白,失去光澤是決對不可以接受的!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頭發變得灰白、干枯、無光澤,大致原因是氣血虧虛,腎精不足,或后天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不足,以至于毛發失于滋養。
所以中醫有一套專門針對頭發養護的方法。
這也是各個中醫館、養生會所針對頭發調理常用到的幾種方法。
治則:補益脾腎、養血榮發。
取穴:腎俞、脾俞、膈俞、足三里、三陰交、太溪。
若有頭暈癥狀,則加百會、四神聰;失眠加神門。
針刺用補法,腎俞、脾俞、膈俞、足三里可加用灸法。
每日1次,每次留針30分鐘,10次1療程。
取穴:百會、四神聰、足三里。
溫和灸和雀啄灸,頭部腧穴施灸時將頭發分開。
每穴15分鐘,局部潮紅為度,每日1次,10 次為1療程。
取穴:腎、脾、交感、內分泌、神門。
針刺用中等刺激,每次選用一側,留針20分鐘,每日1次,10 次為一個療程。
或用耳針埋藏、壓籽法,每周2次,二耳交替。
取穴:胸椎3~8兩側夾脊、百會、四神聰、肝俞、腎俞、脾俞、膈俞。
輕度刺激叩刺法,皮膚潮紅為度,隔日1次,每次20分鐘,10次為1個療程。
1.指梳頭發。
2.按壓頭皮。
3.提拉頭發。
4.干洗頭發。
5.拍打頭皮。
每次早晚各操作1次。
人參、巴戟天、當歸、菟絲子各60克,
川牛膝、杜仲各45克,
生地、熟地、柏子仁、枸杞、石菖蒲、地骨皮各30克,
共研細末,煉蜜為丸。
每次服用8~10克,每日3次。
淡鹽水送服。
最后,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調養護理,其實就是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1.合理飲食,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
2.適當的體育鍛煉,充足的睡眠。
3.保持頭發清潔,不用堿性洗滌劑洗頭發,防日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