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交通運輸部《城市軌道交通設施設備運行維護管理辦法》(交運規〔2019〕8號)的相關規定,車輛系統架修間隔應不超過5年或80萬車公里、大修間隔應不超過10年或160萬車公里。
與鐵道車輛相比,地鐵車輛有其鮮明的特點,由于關鍵零部件的制造工藝多由國外引入,因此在進行無損檢測時多采用ISO、EN、NF等相關國際標準,同時結合相關鐵路TB標準,如EN1291:2002 《焊縫磁粉探傷驗收等級》、NF F00-090 《鐵路制件磁粉探傷》、《鐵路客車輪軸組裝檢修及管理規則》等。
在維修過程中,車輛探傷工使用的無損探傷技術作為軌道車輛探傷的重要檢測手段,對于軌道車輛走形部件、車鉤、懸掛件等重要部件內部缺陷的檢測及提高列車運行安全發揮著重要作用。常用的無損檢測技術有磁粉檢測(MT)、超聲檢測(UT)、滲透檢測(PT)、射線檢測(RT)、渦流檢測(ET)等。
1
超聲波檢測
超聲波探傷是利用超聲能穿透金屬材料的特點來檢查零件是否有缺陷的檢測方法。
車輛探傷工通過超聲波探頭發射超聲波,經過耦合劑入射到工件中傳播,根據反射回波在熒屏上的位置和波幅高低判斷缺陷的大小和位置。
2
磁粉檢測
磁粉探傷是利用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磁導率和鋼鐵磁導率的差異,磁化后這些不連續處的磁場將發生崎變,從而吸引磁粉形成缺陷處的磁粉堆積,來判斷破損的位置。
車輛探傷工在適當的光照條件下,讓被檢測工件顯現出缺陷位置和形狀。磁粉探傷能夠檢測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裂紋、折疊、疏松、冷隔、發紋、非金屬夾雜、未焊透、氣孔等問題。
3
滲透探傷檢測
滲透探傷檢測是用于檢查表面開口缺陷的檢測方法,通過滲透劑滲入表面開口缺陷內,利用顯像劑的作用將缺陷內的滲透劑吸附到工件表面形成痕跡而顯示缺陷的存在。
車輛探傷工采用的滲透檢測法是最有效的檢測工件表面是否有破損的方法,對表面點狀和線狀缺陷的發現有重大幫助。
通過這幾類無損探傷技術,車輛探傷工能夠對列車各個關鍵部件進行多維度深度檢查,發現故障點并及時進行修復處理,有效排除列車潛在行車隱患。
4
射線檢測
射線檢測技術在鐵路系統有較多應用,如搖枕、側架射線檢測,焊縫檢測,壓力容器檢測等,但由于存在放射性污染,在地鐵車輛檢修中應用較少,目前有使用射線檢測技術對風缸焊縫進行檢測。
5
渦流檢測
渦流檢測技術在鐵路領域應用較少,法國國營鐵路曾將其用于導管和滾動軸承部件的檢測,國內也僅局限于軸承滾珠、整體輪輻板檢測等,同樣在地鐵車輛檢修中也鮮有應用。
6
交變磁場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