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牧林醫(yī)家導讀:有許多朋友問,“我這人很容易上火,動不動就東痛西病的,有沒有好辦法來控制?”還有朋友說,“這幾天老上火,為何吃了清火劑卻不見效?”
其實,“上火”純粹是民間的說法,大體上與中醫(yī)也有關系。如果說,你要認真地翻遍中醫(yī)藥辭典,尋找“上火”條目,可能會失望,如果再認真到《辭海》《辭源》上尋找,舊的肯定無法發(fā)現(xiàn)。
但是,自從2003年“SARS”(非典)暴發(fā)以來,以清熱解毒的中成藥和清火降火的保健品突然多起來,“喝了不上火”的涼茶廣告也多了,特別是去年“5。12”后,王老吉曝了,網(wǎng)絡上口號是:怕上火喝王老吉!愛國就喝王老吉!
現(xiàn)在“上火”成了流行詞!
上火,民間怎樣理解?
大致歸納有這幾種情形:一是心里煩、睡不著,是上火;二是脾氣大、易發(fā)火(怒),是上火;三是嘴巴干、咽喉痛,是上火;四是口腔潰瘍、舌尖糜爛,是上火;五是口苦、口臭、牙齦腫痛,是上火;六是咽燥、喉癢,是上火;七是心窩里有燒灼感,是上火;八是臉上長痘痘、身上長癤子,是上火;九是臉發(fā)紅,有一陣陣烘熱感,是上火;十是大便干結(jié)不通,是上火;十一是喝白酒后全身躁熱,是上火等。
盡管對火熱癥狀的感覺,是一種表面現(xiàn)象,但符合情理。雖然,許多對于“上火”的治療,認識一致的就是選用清熱瀉火解毒的中藥,如口服金銀花、番瀉葉、苦丁茶、牛黃解毒片等,甚至細菌感染發(fā)炎后,使用抗菌消炎藥。
上火,為啥用了清火法卻無效?
許多時候,往往是在于采用了清火方法卻毫無療效,那又是何種原因?
這是叫許多人大為不疑惑的問題,也是最多就診或咨詢的問題。
中醫(yī)上,對火及其致病機理的認識,是有一套完整的學說。正由于人們對“上火”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的直覺上,采取的治療手段,也往往就采取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之法,想有良效自然就不容易了。
中醫(yī)認為,火是五行之一,代表著五種基本物質(zhì)的一種,與其他木、土、金、水四種物質(zhì)共同運行不息,演繹著各種復雜的自然現(xiàn)象。
“火曰炎上”具有溫熱、向上升騰的抽象特點。在病因?qū)W說中,火為外感六淫之一,常與熱、溫并稱,均為陽盛所生,只是程度上有所差異,火為熱之極,溫為熱之漸。在病機學說中,火則是從內(nèi)而生,成為體內(nèi)的一種病理產(chǎn)物,導致人體組織器官的各種病理變化。內(nèi)生之火,又稱“內(nèi)火”或“內(nèi)熱”,由于陽盛有余,或陰虛陽亢,或由于氣血郁滯,或由于病邪的郁結(jié),產(chǎn)生火熱內(nèi)擾,導致人體陰陽失于平衡、臟腑功能發(fā)生紊亂,某些功能相對處于亢奮的病理狀態(tài)。
上火,要區(qū)分內(nèi)火或外火
認識“上火”,首先要區(qū)分“上”的是內(nèi)火還是外火。
外火就是六淫外邪中的火熱之邪,如在長夏(高溫季節(jié))從外界感染了因太陽光烤曬的暑氣,引起身體的“發(fā)熱”等癥狀。一般地說,從外界感染的“上火”比較容易治療。從內(nèi)而生的“上火”,其發(fā)病機理復雜、癥狀雜亂、證型較多,治療上就較為困難。如癥見咽喉干燥、口腔潰瘍的“上火”,除外感熱邪可引發(fā)外,更多的是“內(nèi)火”所致,而且有多種不同的性質(zhì),如肺陰不足,陰虛火旺;或肝氣郁結(jié),肝火上擾等。病根不同,治法當然各異。
上火,按部位區(qū)分上中下
中醫(yī)常常把頭昏、咽喉腫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熱癥狀,叫“上焦火”;把煩熱口渴、胃脘痛等中間部位的的火熱癥狀,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的火熱癥狀,叫“下焦火”。
內(nèi)火,要辨別實火或虛火
內(nèi)火大致可分為虛、實兩類。實火多源于陽氣有余,或邪郁化火等,其病勢較急,病程較短,臨床多見高熱,面赤,小便黃赤,大便秘結(jié),或口舌糜爛生瘡等。虛火多源于精虧血少,陰虛陽亢,虛火上炎,其病勢較緩,病程較長,臨床多見五心煩熱,或午后潮熱,盜汗,失眠,口干咽燥,眩暈等。至于治療,原則是實火宜瀉,虛火宜補。
辨別內(nèi)火中的實火與虛火,不能簡單化,在臨床上具體到某一個人,實際情況更為復雜,比如有的人也許飲食不消化,造成積滯,郁而化火,但其身體素來虛弱,這就是虛實夾雜的一種情況;反過來,有的人也許幾天未休息好,過度疲勞,陰虛火旺,但他身體素來強壯,這也是虛實夾雜。這時治療就要補瀉兼施了。
上火,按五臟辨別虛實
中醫(yī)常常按臟腑開竅,如把目赤腫痛稱“肝火”,鼻扇氣喘稱“肺火”,口舌生瘡稱“心火”等等。結(jié)合臟腑內(nèi)在情況,還將火統(tǒng)分“虛實”兩大類,癥狀重,來勢猛的屬實火;癥狀輕,時間長并伴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等的屬虛火。
細分類為治療提供依據(jù)。治療“上火”關鍵注意:一是選用中藥,而不盲目投用西藥。因前者是調(diào)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卻只能針對癥狀治其標。二是遵照中醫(yī)理論辨證施治。
辨別五臟火虛實食聞法
心火:
虛火表現(xiàn)為低熱、盜汗、心煩、口干等;實火表現(xiàn)為反復口腔潰瘍、口干、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婦女在夏天情緒極不穩(wěn)定,特別是更年期的婦女,如突受情緒刺激,則會煩躁不安,久久不能入睡。
主要是由于心腎陰陽失調(diào)而導致心火亢盛,從而出現(xiàn)失眠多夢,胸中煩熱,心悸怔忡,面赤口苦,口舌生瘡,潮熱盜汗,腰膝酸軟,小便短赤疼痛,舌尖紅,脈數(shù)。
治療上,應給予中藥對證滋陰降火,如棗仁安神丸,二至丸等。
飲食上,應多食酸棗、紅棗、百合或者干凈的動物胎盤等養(yǎng)心腎之品。
實火食療方:
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好),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肺火:
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孩子在夏天,最容易肺上“火”。一般來說,火大的孩子平素性情急躁,煩躁易怒,大便干,手足心熱,喜食冷飲,食欲較差,睡覺時蓋不住被子,喜歡俯臥而睡,口唇發(fā)紅,舌質(zhì)紅,舌苔少,脈細而且快。
對于“火大”的孩子,應及時給予中藥對證治療。如孩子屬肺熱郁閉可給予通宣理肺丸、麻杏石甘湯,陰虛肺熱可給予養(yǎng)陰清肺口服液或者金果飲,濕熱瀉給予葛根芩連湯等。
同時,夏天應該注意給孩子多飲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肉類及巧克力等熱量高的食品。
食療方:用豬肝一副,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胃火:
虛火癥狀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癥狀為上腹不適、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中年人,在單位里是骨干,家庭里是頂梁柱,往往壓力大而傷肝化火,火邪及胃,易發(fā)胃火。
如何判定中年人夏天“胃火”呢? 一般表現(xiàn)為胸脅脹滿,善嘆息,口苦咽干,多食善饑,口渴喜冷飲,伴有面紅目赤,心悸失眠,性急易怒,畏熱汗出,頭暈目眩,小便黃赤,大便秘結(jié),舌質(zhì)紅,苔黃燥,脈沉弦數(shù)有力。 治療上,應給予中藥對證清肝瀉胃,如龍膽瀉肝湯、清胃散,飲食上應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的攝取。
實火食療方:
取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肝火:
表現(xiàn)為面紅目赤、頭痛頭暈、耳鳴、眼干、口苦口臭、口干咽疼、兩肋脹痛、尿黃便秘、甚至吐血。
一般來說,青壯年夏天肝火較旺盛。癥狀常伴有性急易怒,心煩易怒,便秘,舌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
這種肝火旺盛的小伙子,不僅要給予中藥對證治療,如口服龍膽瀉肝軟膠囊、杞菊地黃丸等,而且應囑其少吃酸味多吃甘淡性溫微辛食物,以養(yǎng)肝健脾和胃,抗御外邪對人體的侵襲。還應禁忌大辛大熱及海腥類的食物,不吃過膩過酸及煎炸食品,如辣椒、羊肉、海蝦、肥肉、烏梅等,以免“火”上澆油。
食療方,用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0只,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煮,食梨塊。
腎火:
夏天陽氣旺盛,腎實火,表現(xiàn)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膝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
腎虛火,往往是老年人腎陰虧虛,出現(xiàn)腰膝酸軟,心煩,心悸汗出,失眠,入睡困難,兼有手足心發(fā)熱,陽痿,早泄,盜汗,口渴,咽干或口舌糜爛,舌質(zhì)紅,或僅舌尖紅,少苔,脈細數(shù)。
對證治療,給予滋陰降火中藥,如知柏地黃丸等,飲食上應少吃刺激性及不好消化的食物,如糯米、面團等,多吃清淡滋補陰液之品,如龜板膠、六味地黃口服液等,多食富含維生素B族、C族及富含鐵等食物,如動物肝、蛋黃、西紅柿、胡蘿卜、紅薯、橘子等。
食療方:將豬腰子兩只,枸杞子、山茱萸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nèi)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
提示
因此,對于“上火”,切不可不管內(nèi)火外火、虛火實火,統(tǒng)統(tǒng)投以清瀉降火之劑。對于養(yǎng)生者來說,學一點中醫(yī)知識,對照自己的體質(zhì)情況,摸索一些保養(yǎng)規(guī)律,遇上“上火”之類的小毛小病,自己稍加調(diào)攝也未嘗不可。
建議,若是“上火”了,或懷疑自己患了“上火”病,最好去看中醫(yī),這樣來得有效可靠。
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導赤散等,治“實火”用三黃片、牛黃解毒片等藥泄火,最好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若見“火”就用三黃片之類,有時并不奏效,反而誤事。
實火者忌食物品
胡椒 肉桂 丁香 無論是因?qū)嵒穑€是虛火尿血者,概不宜食用丁香之類五香粉;
人參 性溫熱,味甘苦,為補氣強壯之物。但有助熱上火、耗陰動血之弊 ;
白酒、辣椒、花椒、大蒜、生姜、洋蔥、茴香、鵝肉、公雞、狗肉、羊肉、各種海魚、蝦子、蟹、芫荽、香椿頭、芥末、荔枝、龍眼肉、川芎等。
有些人夏季常常容易出現(xiàn)眼睛紅腫澀痛,或喉嚨腫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及舌尖糜爛疼痛等“上火”癥狀。注意夏季“上火”以食療祛之,常可收到獨特療效。
我的相關日志:
2009-04-24 | 福建:“豬哥”書記倒了 舉報獲刑六年誹謗罪名沉冤未平
2009-04-17 | 看“豬哥勇”風流韻事 評“豬哥勇”社會危害(組圖)
2008-05-14 | 女人清火的飲食小訣竅
2008-04-01 | 清火的飲食小訣竅
2009-02-16 | 拔火罐為什么能治病?(圖)
2009-02-05 | 什么病最容易變成癌?
2009-05-01 | 遇到低血壓有啥好辦法?
2009-03-25 | 得了神經(jīng)衰弱有何好法子?
2009-01-09 | 看頭發(fā)辨別你內(nèi)臟健康狀況(組圖)
2008-12-22 | 女性身體健康風向標----月經(jīng)
2008-12-09 | 有7大不疼癌變癥狀要警惕
2009-05-08 | 中醫(yī)提倡以氣養(yǎng)生可老而不衰
2009-04-23 | 女同胞,你是否用錯了烏雞白鳳丸?(圖)
2009-03-15 | 神奇的刮痧為啥能治病?(組圖)
2009-03-07 | 如何學會判斷自己體質(zhì)?(圖)
2009-02-10 | 啥叫富貴手,得了怎么治?(圖)
2009-02-03 | 中醫(yī)與氣功是什么樣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