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9 16:24:57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人有五種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這些需要屬于不同層次,構成一個需要的“金字塔”。馬斯洛指出,只有低級需要基本滿足之后,才會出現高一級的需要,也就是說,人的基本需要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具有連續性。但同時馬斯洛也承認,也會有一些例外和顛倒的情況,表現出跳躍性。
五個層次需要包括:
生理需要,即物質需求,這是直接與生存有關的需要。它具有自我保存和種族延續的意義,在人類各種基本需要中占有最強的優勢,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正是人們對物質的需求,人們才會不斷的尋求更舒適的物質享受,物質社會的發展才會日新月異。只有生理需求得到了滿足,人們才會有更高層次的追求。
安全需要,如果生理需要相對滿足了,就會出現安全需要。安全需求是人們對于周圍環境的依賴和信賴。
歸屬和愛的需要(社交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基本滿足之后,歸屬和愛的需要就會產生。歸屬需要就是參加和依附于一定組織的需要,愛的需要包括給予愛和接受愛,歸屬和愛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個人就會感到孤獨和空虛。
尊重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自尊和他人對自己的尊重。這種需要的滿足會使人建立自信,使人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是有價值的、有能力的、有力量的。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導致自卑感、無助感和失落感。
自我實現的需要,上述幾種需要得到合理滿足后,自我實現的需要才會出現了。這種需要是一種創造、發揮個人潛能、實現自我理想、實現個人價值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