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彈響在人群中很普遍,久坐站起時、下蹲起身時、上下樓梯時,不少人的膝關節都會發出“嘎啪“的響聲。經常跑步的人更是會在運動的過程中,出現膝蓋彈響,嚴重的還會伴隨疼痛。
在膝關節長時間保持靜止狀態時,突然做屈伸、牽拉的動作,會讓膝蓋發出彈響。這種是生理性彈響,是正常情況,并不需要治療。病理性響聲是關節內或關節周圍各種病理因素導致的,屬于關節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機械性紊亂癥狀。
今天山東省立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袁林就來給我們講講膝關節出現病理性“彈響”的原因。
01骨關節炎 退行性(結果,非癥狀)
彈響低鈍且頻仍,響聲發自骨外側的髕股關節,同時伴關節腫脹,偶有交鎖征象。MRI可看到關節退變,半月板呈“孤島樣”。關節鏡下可看到關節軟骨及半月板退變、骨質增生壓迫韌帶和關節囊。
多出現晨僵、無力、怕冷等癥狀。常規原因有:
(1)臀大肌無力,內側內收肌群緊張的話,就會形成X形腿,外側半月版關節間隙變小,行走站立過程中極易導致關節磨損;
(2)扁平足,足弓塌陷,伴隨著足外翻,距下關節旋前,跟骨外翻。從關節鏈的角度從下往上看,此時脛骨發生內旋,而脛骨與股骨之間的髕骨為了維持身體重心,向外偏移,股骨內收內旋,脛骨相對股骨外旋,骨盆前傾。此時若做站立、跑步等需要膝關節負重的運動時,力量不能均勻分配到內、外半月板上,而僅僅集中在內側。久而久之,膝關節內側半月板很容易損傷,繼而發生病理性彈響。
02髕股關節紊亂 先賦性
平常見于支撐帶攣縮、髁淺平、高/低位髕骨者。膝前彈響,聲音清脆或低鈍,頻率高,伴有摩擦感或捻發音,髕骨勾當度差,髕周有壓痛,研磨及陰抗試驗都呈陽性。軸位片可以表示髕股關節適配差,正位片可以看到高/低位髕骨。關節鏡可看到髕骨外傾或半脫位較多見,髕股關節面有軟骨退變。
03髂脛束攣縮
膝關節伸直時發生彈響和錯動,發生頻率高,無痛。關節內結構正常,系髂脛束張力瞬間變化導致脛股關節撞擊。
髂脛束緊張時,隨著屈膝會沿著股骨外側髁向后移,當髂脛束拉直、緊張后,就會與外側髁磨擦,在膝關節屈曲20 °~ 30°時,摩擦最明顯。反復、過度的磨擦,會刺激髂脛束及其內側滑囊組織
這個癥狀主要是腫脹,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數是可逆的,多出現在髕骨(俗稱膝蓋骨)上方大腿前側,休息后便可緩解,甚至消失。
慢性腫脹常見于兩個膝眼(指膝蓋下的凹陷處,形似膝蓋的眼睛),這是由于髕骨下方的脂肪組織慢性增生而突出。
05半月板問題
06滑膜軟骨瘤病
病因尚不了然,多繼發于膝關節外傷,臨床少見。彈響低鈍,髕上囊或髁間窩可摸到質地堅硬的腫物,可能伴有關節交鎖和屈伸受限。若是鈣化嚴峻X光可以看到,MRI可以確診。關節鏡下可以看到滑膜增生、鈣化,嵌頓于關節間隙,摩擦或撞擊軟骨。
07絨毛結節性滑膜炎
病因不明,外傷時可誘發。彈響低鈍,位置不確定,頻率低,膝關節壓痛彌散,伴關節腫脹,交鎖少見。MRI可看到滑膜增生,呈結節狀。關節鏡下可看到滑膜充血增生,含鐵血黃素沉積,侵蝕關節軟骨和韌帶。
08穿插韌帶陳腐性損傷
外傷引起。膝關節不穩導致彈響,頻率低且低鈍,可伴有交鎖,抽屜試驗陽性。核磁可明晰診斷。關節鏡下可看到韌帶斷端嵌于關節間隙,或有軟骨損傷。
09類風濕性關節炎
無論生活還是運動,都需要一雙健康的膝蓋。當膝關節出現病理性彈響后,一定要重視,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