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以后,膝關節的肌腱、韌帶開始發生退行性改變,關節腔的滑液分泌減少,關節骨面長期摩擦形成骨質磨損,關節周圍組織由于炎癥等原因易發生纖維粘連,所以老年人常會感到膝關節發硬。活動時會發出“咔塔”的彈響聲或摩擦聲,在受涼或過度活動時會誘發疼痛、腫脹、關節腔積液,嚴重的還會使關節畸形,形成殘疾。具體來講,造成中老年人膝關節痛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慢性滑膜炎:表現為膝關節出現慢性疼痛和腫脹。查體可見滑膜積液、滑膜肥厚。
2、髕骨偏移:活動后膝關節酸痛無力,休息后好轉,半蹲時疼痛。
3、膝關節內游離體:患者腿打軟或有關節卡住感,髕下有摩擦音。
4、髕前滑囊炎:曾有外傷史,引起髕前疼痛,查體局部有壓痛。
5、骨關節病:久坐或久蹲后起立、上下樓梯時,關節疼痛明顯,休息后緩解。
6、假性痛風:男性患者居多,好發于膝關節。發作時腫脹疼痛、皮溫高、功能受限。X線片表現半月報、關節軟骨面鈣化。
7、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病變有膝痛癥狀。
膝關節炎的自我預防
1、盡量避免身體肥胖,防止加重膝關節的負擔,一旦身體超重,就要積極減肥,控制體重。
2、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不要扭著身體走路和干活。避免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6倍。
3、走遠路時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沖擊力,避免膝關節發生磨損。
4、參加體育鍛煉時,要做好準備活動,輕緩地舒展膝關節,讓膝關節充分活動開以后再參加劇烈運動。
5. 練壓腿時,不要猛然把腿抬得過高,防止過度牽拉膝關節。
6. 練太極拳時,下蹲的位置不要太低,也不要連續打好幾套,以防膝關節負擔過重發生損傷。
7、騎自行車時,要調好車座的高度,以坐在車座上兩腳蹬在腳蹬上、兩腿能伸直或稍微彎曲為宜,車座過高、過低或騎車上坡時用力蹬車,對膝關節都有不良的影
8、膝關節遇到寒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
9、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人,盡量少上下樓梯、少登山、少久站、少提重物,避免膝關節的負荷過大而加重病情。
推薦一個小動作:
給大家介紹一種運動——靠墻蹲,鍛煉腿部肌肉力量,讓膝關節更穩定,有效預防和緩解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這個運動基本不受場地限制,在家里就能進行。
動作要領:半蹲,背部靠墻站立,大腿和小腿之間的夾角為90度最佳,但是不能小于90度。但是老年人要量力而行,下蹲深度以不產生明顯膝關節疼痛為最佳。一定要注意跌倒、滑倒等情況,以防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