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戶人家,家里有五口人,三代同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一個兒子。爺爺、奶奶七、八十歲了,老了,走不動了,爸爸媽媽很討厭,覺得是一個包袱。兩人一商量,決定把爺爺奶奶丟進大山里去。一天晚上,他們把爺爺奶奶裝進一個大竹籃里,兩人把他們抬進大山。當他們正準備把爺爺奶奶扔下不管時,他們的兒子在旁邊說話了:“爸爸媽媽,你們把爺爺奶奶丟在大山里,這個大籃子就不要丟了。”爸爸媽媽感到很奇怪,問兒子,為什么要把籃子帶回家。兒子回答:“等你們老的時候,我也要用這個大籃子抬你們進山,把你們丟進大山里。”爸爸媽媽聽了,心里慌了,趕緊把爺爺奶奶抬回家,好心侍候,再也不敢不孝敬父母了!
這個故事說的是“言傳身教”的孝心教育。“言傳身教”是中國家庭教育的的優秀傳統。這個成語的內涵解釋是——“言傳”:語言上傳授、講解;“身教”:親身以行動教導,以行動示范;“言傳身教”是既用言語來傳授講解,又用行動來示范教導。成語出自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第五倫傳》:“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論。”與傳統教育中的“上行下效”、“以身作則”、“現身說法”、“身體力行”等詞匯表達的意思相近。
我們知道:在學校,學生是老師的鏡子,教師要為學生師表;在家庭,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家長要為孩子師表!設想一下:一對父母,如果事事認真,他們的孩子肯定事事認真;一對父母,如果事事馬虎,他們的孩子肯定事事馬虎:
你遲到,他肯定遲到;你撒謊,他肯定撒謊;你愛發脾氣,他肯定愛發脾氣;你不認真填反饋表,他肯定不認真寫作業;你今天罵孩子,日后孩子肯定會罵你;今天你主動與孩子握手,明天他肯定會主動與你握手;今天你主動與孩子打招呼,明天他肯定會主動與你打招呼。
有句話說得好:“字寫得不好,不能怪紙筆;孩子沒教育好,不能怪孩子”。教育孩子需要言傳身教,尤其在家庭教育中。
我們要堅持優良傳統,把“言傳身教”落實在家庭教育的細節中!
言傳身教良師意,甘滋露哺慈母心!
言傳身教良師意,桃李不言自成蹊!
言傳身教良師意,量體力行儒子心!
http://www.bb06.com/thread-160675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