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一生都處在各種恐懼之中,一生都在努力擺脫各種恐懼。
昨天,武志紅的關于“哭聲免疫法”的文章,說的就是一種被拋棄的恐懼。
讓一個兒童變得恐懼非常容易,因為他天然的弱小無助。用針扎孩子的屁股,用膠帶封住孩子的嘴,把孩子拉倒外邊罰站,當眾羞辱一個孩子,恐嚇他不再要他……這些都可以制造深深的恐懼。
恐懼是制造順從的最好的方法,哪怕一頭雄獅都可以用恐懼令它馴服?!翱蘼暶庖叻ā笨梢灾圃煲粋€“馴服”的孩子,卻不是健康的孩子。
一個成年人理解一個孩子的恐懼有點困難,因為我們已有了思維慣性。一個媽媽在微信里回復說:“讀了這個故事,讓我陷入了對哭的另外角度的思考,孩子的角度。以前一直認為當孩子無理取鬧時,無論你對他說什么,他是都聽不進去的,只有不理他,他自己停止了哭鬧,再和他分析為什么哭?哭鬧沒有用,和爸爸媽媽說就好了。所以,他的要求不被允許。強迫他不用哭鬧解決問題?,F在,我不知道這樣做是對是錯了,心里矛盾,我真心不想讓孩子對父母有恐懼感,不想完全壓抑孩子的想法,但又想讓他學會遇到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哭鬧。如何把握分寸?我們父母如何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怎樣面對他們的哭鬧?”
我們大多都有上面類似的想法:你好好說倒還好辦,用哭鬧的辦法則萬萬不可縱容。今天早上在飯桌上提起這個話題,瑩瑩的姥姥說,孩子的哭有兩種,有真哭和假哭。一個老同學回復我的微信說,理論雖好,但每個孩子是不同的。
想起我以前看過的一本書里,寫過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說有一天,他趴下來陪孩子玩,才突然發現原來把身高降下來,才可以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桌子、沙發變得那么大,連鞋子都變得那么大,大人們簡直就是巨人……這些,你不趴下絕對體會不到。
前天,瑩瑩媽媽說去買大蝦,瑩瑩非常高興,結果市場上只有死蝦,瑩瑩一看就哭了,哄了半天也沒哄好,哭得媽媽也惱火了,這顯然就是“無理取鬧”。
我先不解釋這件事,我先帶你走入回憶。想想小時候的自己,還記得那個為芝麻大的一點小事就哭昏天黑地的自己嗎?那個自己需要我們仔細尋找和回憶,我們都已經長大了,離那個自己越來越遠了。以致見到“另一個自己”在那兒哭的時候,反而覺得不可理喻。
回在這件事情上,如果你理解成她就非要活蝦,那你只能把她歸到無理取鬧之列。可如果你理解成她在釋放她的失望情緒,一下子就變得容易理解了。這時候,如果你抱抱她,告訴她你一樣想買活蝦,你一樣也非常失望,事情一定就變得容易多了。即使如此,你也要允許她有比大人更長的情緒釋放時間。如果在一個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你非要要求他理性地表達,他真的做不到!
武志紅文中的男人,他今天的寒氣是長期積聚的結果,一兩次的“哭聲免疫法”應該不會造成這樣的問題,更大的背景是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一旦在父母身邊渴望被關愛的時候,卻被如此“對待”,這寒冷你我光想想也能體會得到。
孩子的哭,沒有真假之分,你覺得“假”,是因為你不是他;我們在勸慰一個人的時候也常常說:“這沒什么。”這話太輕巧,因為你不是他。
天下的孩子都是一樣的,一樣的弱小,一樣的敏感,一樣的需要被理解,一樣的容易恐懼。
http://www.52xiaodoudou.com/a/shipin/2014/110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