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情緒的發展是情緒社會化的過程,情緒偽裝是情緒化的體現,是個體出于某種社會性目的,通過表現不同的表情或表現出中性的表情,表現和真實程度不同的情緒強度等來掩飾內在體驗到的情緒.
每個人都生活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社會環境對個體情緒有不同的影響,既有類似共情的影響也有情緒偽裝.情緒偽裝是一種調節策略,目的是更好的適應社會,這與榮格的人格面具作用具有一定的共性,人格面具是指人在公共場合中表現出來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表現出一種對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會的認可.兒童的情緒偽裝能力是逐漸發展,其發展的關鍵在于對情緒表現規則的日益理解和不斷應用兒童適宜的情緒偽裝反映了兒童對具體情境做出恰當情緒反映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進一步促進兒童社會交往行為的發展,進而促進其他重要能力的發展.
目前心理學界通常為兒童2歲時才出現偽裝,因為2歲兒童開始依靠自己管理情緒行為,初步習得在不同情緒下夸大或抑制某種情緒,最常見的是對負性情緒強度和持續時間的調節,但這時的情緒偽裝是簡單的,反射性的和操作性的,不包含對情緒社會認知的,僅僅是社會知覺水平的偽裝.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開始在情景中有效的運用表現規則并控制自身的情緒行為,理解情緒的作用逐步發展到能夠自發的情緒偽裝并且傾向于關注內在成分.同時兒童內化的情緒規則隨著年齡而變化,研究表明年幼兒童傾向于在和負性情緒有關的情境里.年長(如13歲)兒童則積極運用情緒表現則隨著具體情境而定.再者兒童對自身情緒偽裝的解釋能力也是不斷提高的,隨著言語能力的發展,兒童對情緒偽裝行為解釋更加豐富和準確.
研究還表明,理解他人隱藏的情緒需要具備心理理論,個體對情緒偽裝的理解是和心理理論里的表觀現實,錯誤理念理解等能力相聯系.給兒童一副情緒和面部表情沖突的圖畫,發現年幼兒童認為忽視沖突,認為面部表情就是真實表情,年長兒童則對傾向于對主人公情緒偽裝的重新解釋,認為面部表情的圖畫掩蓋了主人公的真實情緒,對他人情緒偽裝的理解不僅包括對情緒表現和內在體驗不一致的理解,還包括對情緒表現攜帶的豐富社會信息以及情緒表現可能引發的社會結果的理解.總之,兒童的情緒偽裝是復雜的,不斷發展變化的.
兒童的情緒偽裝之所以裝是復雜的,不斷發展變化的,是因為兒童的情緒偽裝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內部的,也有外部的.內部的包括言語能力,性別角色,氣質表現度等,外在的包括家庭,同伴,文化等
情緒偽裝是一種社會能力,這種能力可能是畢生發展的兒童時期, 情緒偽裝能力只是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隨著年齡和社會經驗的增長,會不斷發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9daef8010009h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