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引導孩子學會自主學習
 

作者:許紅

引導孩子學會自主學習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孩子在高年級的變化,認識這一階段學習的特點。 
2
、掌握學習高效的方法。 
3
、解決家長教育的困惑。 
二、教學重點: 
掌握學生學習高效的方法。 
三、教學方法: 
案例講解,家長與老師互動。多媒體輔助。 
四、教學過程: 
導入: 
各位家長,大家好,非常感謝你們能在百忙之中參加今天的家長會,今天我們在一起研討怎樣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影響學生學習成績好壞的因素很多,例如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先天遺傳素質、后天身體狀況、教師與家長教育水平高低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當,校園小環境與社會大氣候的影響、原有知識基礎好差以及智力、能力強弱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兩條:一是想學(目的態度);二是會學(學習方法)。 
可以說,所有學生在剛進校的時候,都是想學的。但是,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同是那幾個老師所教,使用統一課本,入學時基礎差不多,過了一段時間,成績就會出現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大。什么原因呢?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雖然開始個個想學好,但是有的會學,有的不會學。 
會學的學生因學習得法而成績好,成績好又可以激發興趣,增強信心,更加想學。越想學知識越增加,智力越發展,能力越提高,成績越拔尖,形成良性循環。不會學習的學生,開始學習不得法而成績暫時不好,如能及時總結教訓,改進學法,變不會學習為會學習,經過一番努力是可以趕上去的。如果任其發展,不思改進,不作努力,成績會越越來越差。當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容易趕上了。那時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不想學習。越不想學成績越差,繼而在思想上產生一種對自我能力的懷疑,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子,對學習完全失去了信心,厭惡、害怕甚至拒絕學習。這種惡性循環一旦形成,必將成為學習上的失敗者。 
分析這兩種學生的發展過程,前者走的是:想學——會學——更想學的路線,后者走的是: 想學——不會學——不想學的路線。 
兩條路線起點相同,分歧點就在學習方法上。 
由此可見,會不會學習,也就是學習方法是否科學,對廣大青少年學生來說,確實至關重要。首先來看我對孩子平時學習方法做的調查結果: 
課前準備長期堅持制定計劃,并按計劃做。占學生數1% 
有計劃,但不能按計劃去做。占學生數83% 
沒有計劃占學生數12% 
課中聽課認真聽課,積極思考,主動地接受知識。占學生數10% 
認真聽課,沒有自己的想法與思考。占學生數60% 
聽課不認真,經常開小差。占學生數20% 
課后復習堅持復習,并獨立完成作業。占學生數10% 
有時能復習,有時有抄作業情況。占學生數40% 
不復習,不愿意做作業,是老師逼迫做。占學生數20% 
考試有考試方法與技巧。占學生數20% 
知道方法,但不能在考試中使用。占學生數33% 
沒有方法。占學生數12% 
那么我們的孩子的學習是屬于以上哪個比例中的一員呢?現場向二位家長提問: 
像這樣沒有方法的學習,我們的孩子就是有再好的智力也學不好的。我們作為家長該如何指導孩子學會學習呢? 
一、教會孩子學會寫學習計劃。 
中國有句俗語:吃不窮,穿不窮,不會打算一世窮。這句本是對老百姓過日子說,我認為孩子學習不會做計劃,學習也“富”不起來。 
我們來看兩個案例: 
陳新在學習上很刻苦,可成績一直上不來,原來他做事沒有計劃,做事就像狗熊掰苞米一樣,撿了這個,丟了那個。考試前,他有時忙起來,恨不得把整本書都看完,可越看越糊涂,考試起來,還是什么都不記得了。陳新同學很出力地學還是學不好,漸漸就覺得自己比別人笨,也不相信自己的成績能趕上別人,結果就因為學習方法的問題,耽誤了他的前途,并且這種自卑感伴隨他一生。 
再看一個相反的案例: 
張健同學的成績非常好,而且看上去學得一點也不吃力,他是班上最喜歡搞笑的一個,也最活躍,上課發言都不會少了他,別的同學看他學得這樣輕松,都向他請教,他拿出一張計劃表說:我全是靠它了。他的計劃和別的同學不一樣,他每天都用熒光筆標出大大的“休息”和“玩”,他說為了保證能痛快的玩,必須要提高學習效率。 
在學習的計劃中他不僅寫學習的時間,還寫學習要達到的效果,最多的是“理解”,“運用”,“掌握”的字樣,他回家后每天不是先忙作業,而是先看看今天上課做的筆記,看明白了,再做作業,而且很輕松完成了。做完了作業后,他在不看書的情況下,把新知識點與舊知識點拼在一張圖上,并與舊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他的計劃表中還留出半個小時的補漏洞時間,把每天的錯題都抄在一個錯題本上,再來做一遍。 
看了上面兩個案例我們會有什么啟發呢?我們是不是發現學習與做工程一樣都要有計劃,這種習慣如果養成,那對孩子以后了生活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那家長怎樣指導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呢? 
第一,學習計劃應該由孩子自己來訂。 
孩子自己定的學習計劃,可以讓孩子覺得這不是家長強迫自己在學,這是自己對父母許下的承諾,一定要努力完成,不能讓父母失望的。 
第二、學習計劃要重視效果。不要只有時間安排,而沒有效果。 
很多的計劃總是重視學習時間,不重視學習效果,容易導致有數量沒有質量,計劃不能成為孩子搪塞家長的一紙空文。 
第三、計劃要注意勞逸結合。 
作為家長,在孩子放松的時候可以陪他共同娛樂,給孩子帶來新的動力。 
第四、完成計劃要給予獎勵。 
如果孩子能完成計劃,家長可以適當的給予獎勵,獎勵的內容盡量由孩子自己提出來,可以給孩子買學習用具,周末陪孩子一起出去玩等。讓孩子品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 
第五、學習計劃要注重新舊知識的銜接。 
家長要求孩子強調把舊知識與新知識聯系起來。畫知識結構是好辦法,家長可以要求孩子對著知識結構談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 
第六、學習計劃是為了幫孩子增強自信,不能成為孩子的負擔。 
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想辦法鼓勵孩子,不能讓計劃成為孩子的負擔。要幫助孩子增強自信,處理難點。 
二、指導孩子進行課前預習。 
中國《禮記中庸》有句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成語“笨鳥先飛”都是強調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準備,學習也一樣。 
看材料:湖北宜都市中考狀元余金橋,他說:我的經驗其實很簡單:注重課前預習,抓好課堂效益,注重課后鞏固。很多同學都輕視課前預習,甚至有人覺得這是多此一舉,而我以為,課前預習是主動學習,它不僅培養了我的自學能力,而且使我在聽課時更有針對性,對難點、疑點處會格外留心。因為我知道無論多么優秀的學生,總有注意力分散的時候,但在聽難點、疑點處時絲毫不能含糊。隔三岔五,我總會抽空將自己所學的知識作一下梳理,因為記憶與遺忘有個規律,要搶在記憶模糊之前鞏固,這樣,記憶就會事半功倍。我從來不等到老師催逼或考試時才去抱“佛腳”。” 
吳竟雄,2008年廣東省高考狀元,他也談到學習心得:課前預習、上課聽講、課后復習這三個步驟缺一不可。預習能使自己對課本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能夠訓練自己的理解能力,這對于高考讀懂題目有很大的幫助。由于事先作了預習,等老師上課的時候,自己能夠很快掌握老師傳授的知識,但仍要認真聽講,了解哪些是重點內容、常考知識點,及時做好標記,這對高考備考非常有利。認真做好預習、聽課的工作仍然未夠,還要及時做好復習,重溫一下,否則很容易遺忘,尤其是歷史、政治、地理等科目,需要記的東西很多,一不小心就會有“漏網之魚”。此外,我還有一個習慣,每個星期的周末,我都會花一定時間回顧一下這一周以來所學的內容,找出存在的疑問,及時請教老師或同學。的確,這個方法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大家不妨試用一下。 
看來預習的好處很大,我們怎樣指導孩子學會預習呢? 
問兩位家長:你的孩子在家有預習的習慣嗎?他是怎樣做的呢? 
1
、知道預習的要求:要求孩子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發現學習難點,做好聽講準備。理科重點是定義,定理,例題,文科重點是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基本知識。 
2
、盡可能讓孩子自己解決學習上的難點,疑點。 
有的家長,生怕學習上的疑難難住了孩子,只要孩子一提出,而自己又能幫忙,馬上會為其代勞。這樣一來,孩子原來經過思考,費點力就能解決的問題,卻要依靠家長來解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依賴,孩子不愿意動腦,這對孩子預習與自學很不利的,我們做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盡量自己去解決學習中的疑難。 
3
、堅持對孩子的預習作定時檢查。 
最好是每當孩子做完了作業后,提醒孩子作課前預習,并且對孩子的預習進行檢查,這就要求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了解,知道他現在學哪個知識點,知道現在應該做什么,明天上課可能會學什么內容,讓督促與檢查能有的放矢,這對孩子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三、指導孩子精心聽課。 
孩子有了預習,就有想法在聽課中知道老師怎樣講課了,而老師的講課比孩子預習程度要深,面也要廣,如果能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用心聽,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孩子學起來應該是很輕松的。而有的孩子還是不能認真聽講,其原因概括來講有這幾點: 
一是孩子學習基礎差,根本聽不懂; 
二是自制力差,容易受外部,內部因素的干擾而走神; 
三是缺乏學習興趣。 
四是不喜歡這個老師的課。 
下面來看一段視頻案例,看看我們會有什么啟發? 
家長可以談談看后的感受? 
我看完這個視頻之后,感觸最大的是,平時有的同學我問他上課聽懂了嗎?他們總說懂了,原來是沒有真懂?作業不會做,不能按時完成,原來是課堂的效率不高造成的?這個案例中的學生的表現與我們班的很多同學一樣,如果我們的孩子也有上課聽講很糊涂的毛病,那我們做家長應怎樣指導呢? 
第一、教育孩子做好課前準備。 
有的孩子上課前一直在跟同桌講話,課桌什么都沒有,即使是老師來了,站在講臺上,他還在跟別的同學講不話,當老師已經開始講課了,他還在找書,找了幾分鐘書,沒找到現在急了,問同桌有沒有看到他的書,唉,這樣的上課,怎么能學習好呢? 
第二、教育孩子課間活動要適當。 
我們班有的同學最活躍,下課后,如果沒有老師在教室,瘋瘋打打,全身是汗,搞得上課時好長時間不知老師在講什么?還有的同學下課不出門,一直在做習題,搞得上課還在做題,大腦沒有及時休息,這樣也會影響聽課的效率。 
第三、教育孩子要寄希望于課堂,而不是寄希望于“課下”。 
現在我們有的孩子就已經對“課下”學習產生依賴。記得有個學生在日記中寫道:反正星期六日有老師幫我補課,所以我上課沒有聽懂沒關系。有的同學星期六日作業不做,專等星期一上課來做,我發現后問他怎么上課做作業,他就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反正還有補課。 
所以我們要糾正孩子這種不正確的想法與做法。 
第四、教育孩子課中聽課要集中思想,緊跟老師思路,不能鉆“牛角尖” 
我們班有個成績好的學生,上課最喜歡跟老師爭論,跟同學爭論,提出一些新問題,新想法,這種感于思考本是個優點,可是在課堂上提出來,甚至還糾纏下去,這樣做肯定不好,因為這樣既影響了老師講課,也影響了自己聽課,如果有想法最好是課下再提出來,這樣就最好了。 
第五、教育孩子課中聽課要做好簡明的筆記。 
中國古代的《論語》就是學生做的筆記,特別是文字科目,做筆記是很有必要的。 
第六、教育孩子課后要深入思考課上的內容,以求得知識之間的關聯。 
例如畢業我校的張涵同學今年有幸被青華大學錄取,我問他最大的優點是什么?他舉出了他當年初中時候是怎樣學物理的: 
比如說:剛學物理電學時,書上講到電路就是電流的路徑,我就想,電流怎么來的一看書,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電荷又是哪來的呢 繼續看,是導體里本來就有 
為什么會定向流動 再看,原來是導體兩端有電壓電壓又是怎么回事?就這樣一直想下去,看下去,兩個晚上,我基本就把初中的電學弄懂了。 
第七、回家后讓孩子給父母講課。 
這種方法很多家長用過,跟我談過對孩子學習很有用,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能不看書把一堂課講得清清楚楚,或者能不看書把一章節的重難點說明白,這可以表明你的孩子的確上課聽講很認真,如果發現他跟本不能講,那肯定是上課聽講的效率不高,等到問清了原因,再要求他看課本,看筆記,進行復習回憶,這樣的督促很有作用。 
第八、幫助孩子改變對老師的看法。 
喜歡學習,與喜歡老師是不可分割的,喜歡學習的孩子,因為知識是從老師那兒得來的,自然就喜歡老師,可是每個老師的性情不一樣,教育方法也不同,要想喜歡每個老師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要想學生成績平衡發展,需要我們引導孩子喜歡老師。有時老師批評孩子的時候,他會認為是老師跟自己過不去,會跟家長說:我很討厭某某老師,這時我們做家長一定要做好耐心的說服工作,盡可能樹立老師的好形象。 
第九、要讓孩子嘗試不聽課的后果。 
這里有個案例:家庭教育專家顧今昔,他是個殘疾人,他只有高中文化,工人,他的女兒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創造驕人的成績。在2002年的新佳波奧林匹克物理化學競賽中獲得金獎銀獎。當年他女兒讀小學的時候,上課紀律不好,最愛做小動作,有次在四年級學校為選拔一些學生進提高班舉行語文數學考試,由于他女兒沒有聽清考試,只參加一門考試,所以就沒有進提高班,而這個班是為了考當時杭州市最有名的外語學校,女兒就沒有機會參加了,當時他認為這是對女兒最好的教訓,讓她吃點苦頭,他對女兒說:學校的規定我們不去破壞,也不會去開后門,如果你當時聽講了就有機會進提高班,這個教訓你要記住,不然以后還有更嚴重的后果。 
到了六年級時問題還沒有解決,他于是從老師那兒學來一招,在家里繪制《家庭“五好評比》孩子哪方面做得好就給予獎勵,獎勵的辦法很多了,可以是學習用品,可以是玩公園等。他最后跟媒體說我對付孩子教育也沒有什么好辦法,為了孩子上課不聽課我是打了八年抗戰,她到初二的時候才完全改過來。 
四、教導孩子做好課后復習。 
古人有句話:溫故而知新,追新而不固舊者,記而不深,學而不牢。 
1885
年德國的心理學家艾濱浩斯通過實驗發現剛記住的材料一小時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還能記住33%兩天后就只有28%了,所有的人學習的知識都是先快后慢。 
2002
年高考山東理科狀元于凡說: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復習與初習幾乎是同等重要的,兩者缺一不可。不初習不能進步,不復習不能鞏固。對于理科綜合,主要是分開復習,各個擊破。物理復習中重要的是撐握基本定律和對物理情景的分析。而化學的復習則多翻看課本,對于推斷能力要求得比較強。生物復習則多以課本內容為基礎,同時通過報紙、雜志補充了很多前沿的內容。 
2002
年高考湖南理狀元肖說:學習語文時,我的復習是分塊進行的,如可以分為基礎知識、閱讀理解、文言文等幾個知識塊,學完一個知識塊,復習一遍,就放一放,再復習其它知識塊,過一陣子再回過頭去復習一下原來復習過的知識塊,不斷加深印象,剌激記憶。 
從以上材料看出復習對學習真的很重要,而我們有的孩子回家后卻不想復習,有的孩子甚至回家后不帶書包,空手回家,不打算復習。我們做家長要做好這方面的監督工作,當然也要注意方法。 
指導孩子復習方法: 
1
、放電影回顧課堂,忘記的對照筆記。 
2
、看教材,邊看邊思考,深思難點疑點。 
從頭至尾、逐字逐句地看教科書。絲毫馬虎不得,要一面看書、一面思考。因為這時已不是初次看書,而是在預習、聽課和回憶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可以全面過目,重點思考。對前面環節中已經理解和記住的部分,不必再花很多的時間,要在那些回憶不起來、思考不連貫、理解不深的地方多花些時間,直到徹底弄懂記住為止。 
3
、閱讀必要參考書。 
1)選擇深淺相宜,解疑釋難的參考書。每門課程可以選一本主要的參考書,這本主要參考書的編排體系應與教科書相同或相近,水平相當或略深一點。 
2)有時先看教科書,對課本上知識基本理解后,再去看參考書。有時課本上的某一內容難于理解,也可先看參考書,看它是怎樣分析闡述的,從中受到啟發。 
3)看參考書的時間也可以放在做完作業之后,時間長就多看,否則就少看。 
4
、整理筆記,對已學的知識歸類,條理化。 
5
、加強練習。 
6
、讓孩子對著自己講每天所學的知識,每周的知識。 
五、指導孩子成功考試。 
看個故事:上海的一個家庭,兒子小時候成績全是第一,他父母為之驕傲,看不起任何人,認為他兒子永遠是考第一。但“常在河邊走,難免不濕腳”有一次,考砸了,成績全班第五名,老師當場出他洋相,同學們也取笑他。 
兒子回到家,邊走邊流淚,感到這個世界上快要破滅了,希望回到家父母能安慰一下,哪知兒子回到家,老師的電話就打來了,于是家里就搞個底朝天。兒子的心碎了,心想反正考不好,就破罐破摔。成績一下子由原來的第五十幾名了。父母看到罵不行,就打了,可后來成績是越越壞了。 
最終父親發現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老用打罵不是辦法要換個思路,于是兒子老完試后就問兒子:今天考了第幾?兒子說:那還要說,肯定后幾名了。父親又說“兒子,我跟你說句實在話,爸爸發現倒數第一名太好了。兒子愣住了,爸爸接著說:賽場上第一雖是最榮耀的,但是他也是最緊張了,因為后面追他的人最多,跑到中間的人后面還有一半的人在追他,而最后一個,沒有壓力,沒有對手,你只要努力一把,肯定能上去。這下兒子看到父親的態度發生的變化,學習也更有信心了,消除了恐懼感。經過一段努力后,兒子又找到原來的學習感覺。 
在這個材料里,我們可以發現兒子的變化是在父母的變化中產生的。考試的成績與孩子的心理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我認為家長指導孩子考試方法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讓孩子找到自信。讓他能輕松應試。 
第二就是指導孩子自己調整自己的心理。我們來看今年考取清華大學的張涵同學考試經歷。 
張涵同學平時在重點班考試最好也只有班上前十名,有時還跑到十名外,他在考試時,對自己說:只要把自己的全部能力發揮出來,我就成功了。其它我不能想。張涵同學在高三時文科是他的弱點,他記不住知識點。所以一到大考的時候,他都會心慌,后來在一位同桌的熏陶下我改變了自己的態度,在弱科的學習上我開始十分盡力一絲不茍地學,到考試的時候我便對自己說:“沒什么好怕的,會做的你已經會,不會做的也不是你的錯,因為你已經盡力地學,問心無愧了。”于是我對待弱科考試的態度變得十分坦然,甚至感到很充實,慢慢的我的弱科也漸漸有了起色。 
從張涵同學的例子我們發現孩子在考試時的確背著很大的壓力,我們做家長要想辦法引導孩子自己調整自己的心理,讓他正常發揮自己的水平。 
第三,掌握基本的考試技巧。 
1
、按照順序,先易后難。 
按照題號的順序審題,會一道做一道,一時不會做的跳過去,繼續往下做,直到把會做的題目做完,然后按照這個方法,把第一遍沒有做成的題目再來做一次,如果能把自己會做的題目做完就是最大的成功。有能力攻克難題,再來做難題。 
2
、審題要穩,書寫要快。 
每次考試時,我們都發現有學生在考試中沒有發現要做的題,看漏了題。這是審題不穩造成的。 
另外我班有個學生語文成績很不錯,可是碰到題量大,語文分數就大減,原來是書寫的速度太慢,碰到難一點的作文,就早早收場,自己考完了還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沒有考好,因為書寫的速度太慢,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看題,做出來的答案也是不準確的。家長爭對自己孩子的特點要慎重提醒;有的學生做題很快,書寫很潦草,別的同學要二個小時,他最多一個半小時就做完了,最后分數出來還沒有及格,這樣的學生犯的是做事太毛糙的毛病。 
3
、想不起來,先放一放。 
4
、仔細檢查,更正錯誤。 
很多學生是等到考試結束后,才想到自己哪一題做錯,而在考場中就是檢查不出來,造成考試失利,這是很可惜的事,而原因就是沒有掌握檢查的方法,檢查要先用很短時間檢查容易的,省時間的,錯誤率高的,自己沒有把握的題目,后檢查難的,費時的,錯誤率低的,把握大的題目,而有的學生是先檢查分數多的題目,而剛好這個題目又是難題,那樣其它的題目就沒有時間檢查了。 
5
、考試完后不對答案。 
今年中考的作文題出的很意外,是個填空的作文題,而有個學生填的詞不是出題老師給出的五個詞,造成偏題,這位學生考完后,就覺得心里踏實,就問別的同學,別的同學告訴了他真相,結果這位考生眼淚花花的流,后幾場考試一點心情都沒有,老師也做了工作,可是沒有讓她走出陰影,結果中考成績出來后,考得的確不理想,真可惜。 
6
、堅決不作弊。 
考試是真實檢驗平時的學習,作弊只會讓孩子很快養成懶惰的壞習慣,而且還會對孩子健康人格的成長造成影響。 
小結: 
各位家長朋友們,今天我跟大家講解了孩子學會學習的五個重要步驟,即: 
第一,教會孩子學會寫學習計劃; 
第二、指導孩子進行課前準備; 
第三、指導孩子精心聽課; 
第四、教導孩子做好課后復習; 
第五、指導孩子成功考試。 
這五個步驟,也是環環相扣的,我們不能忽視對任何一個環節的指導,當孩子已經對這五個環節形成了學習的習慣,他們的學習真的會讓我們放心的。 
中國陶行知曾說:“我們對于兒童有兩種極端的心理,都于兒童有害。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忽視則任其像茅草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所以我們要正確合理的教導孩子才能解除孩子的痛苦,增進孩子的幸福。 
當然方法都是他人總結出來的,我們只要找到了適合孩子的方法那就是好方法,愿我們一起為了孩子的明天,多多學習,多多努力,也但愿我今天這堂課能給大家帶來收獲。 

http://www.hajzxx.cn/classArticle.aspx?articleid=szzxx2303bjjs2012315202852462&columnid=bjjs&siteid=szzxx2303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影響孩子學習成績和心理的八大課外因素
孩子課上死活學不懂,補習班一學就明白!因為課上不教這些技巧!
不養成這12個學習習慣,還談什么成績?轉給孩子看看
家長會上英語老師的發言稿
數學老師整理:初中3年知識圖,孩子吃透掌握,考試此次滿分!
鬼才老師將數學公式編成順口溜,孩子1天全掌握,考試滿載而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右旗| 陆川县| 祁连县| 汉阴县| 辽宁省| 菏泽市| 静乐县| 六盘水市| 剑川县| 辽阳县| 辽阳市| 长春市| 七台河市| 九江市| 九龙坡区| 防城港市| 诏安县| 毕节市| 独山县| 郑州市| 武隆县| 平凉市| 衡水市| 阿荣旗| 淮滨县| 丰原市| 安达市| 浦北县| 久治县| 徐州市| 江阴市| 柳林县| 无极县| 泰和县| 镇江市| 鸡西市| 承德市| 托克逊县| 贵南县| 凌云县| 大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