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間,有多位家長來電、來訪,有一個問題在假期里變得尤為突出:單親家庭的子女教育和家庭關系。為此,我作為專題做了一些課,也在博客中發了一組文章,主要是關于單親家庭的子女應該怎樣教育的問題。
最近又想從另一個角度逆向思考這個話題,想探討幾個單親子女教育的“大忌”。今天就說 大忌之一——后媽當家!
自古以來,后媽就極其難做。這其中有繼母面對不是自己親生子女時很難避免的“疏離”因素,尤其是已經有了自己親生骨肉的繼母,你怎么能要求人家從心底里認為別人生的孩子也和自己生的孩子一樣親呢?否則就不用有“血濃于水”之說了吧?當然,即使這個繼母很偉大,能把別人的骨肉視為己出,可是人家的孩子愿意把她當成親媽嗎?
我接觸過不止一個繼母,一開始都是信誓旦旦地要把別人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養,對孩子事無巨細地照顧,任勞任怨地服務,而且也在某個階段贏得過繼子的心,孩子也曾說過“你比我親媽還好”的話。但是后來,也還是感到了深深的失落,不得不承認:到底不是自己的孩子!
吳大夫是一個非常善良的繼母,自己一直沒要孩子,為了丈夫和丈夫的孩子甚至兩次打掉自己的骨肉。她希望用自己的犧牲來讓丈夫和孩子有穩定和諧的生活,她把自己所有的心血都用來照顧丈夫和孩子。但是孩子并沒有因此而感到幸福,從她上初中到上高中,連續四次去找我做心理輔導。她一方面敬佩繼母為她們父子所做的犧牲,一方面又感到深深的壓力和自責,覺得繼母的關愛讓她感到壓抑甚至要窒息。繼母越是百般地迎合與討好她,越讓她針扎般地想起她不是自己的親媽,因為親媽是不會這樣對自己孩子的,只有外人才會這樣。她甚至認為,繼母是為了取悅于父親并對父親有所求欲才會對她這樣好的。所以,她一直都感到自己不幸福,甚至到假期時會經常借故躲到同學或者其他親人家里。
黃教授結婚時,丈夫有一個一歲的兒子。這個兒子是她一手帶大的,孩子的衣食住行,白天上學,晚上輔導功課,周末郊游都是她親自安排和料理。她認為:既然孩子管她叫“媽”,那她就是孩子的媽媽,該疼時疼,該管時管。但是孩子很不好帶,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問題不斷。尤其是到了高中,他已經對繼母嚴重地叛逆對抗,甚至破口大罵。不僅如此,丈夫對她也越來越不滿意,總覺得是她沒把孩子帶好,才會讓孩子這么不快樂。這個孩子曾經數次來找我談心,告訴我繼母就是繼母,怎么樣也不可能代替親媽。他還告訴我:小時候因為淘氣,爸爸和繼母都曾經打過他,但是他能夠感受到爸爸打他是因為愛他,希望他好,而繼母打他,純屬為了出氣。其實,他的繼母一直都很關心他,一心想把他教育好,培養成才,每次開家長會都會親自去參加,并且對孩子爸爸很不放心,認為他一點也不會教育孩子。但是孩子卻一點也不領他的情,認為她是虛偽的、是做出來給人看的。
演員莉莉是個漂亮的年輕繼母,結婚后一直親自帶養丈夫的女兒。丈夫的前妻離婚后就和別人結婚生子,所以一直不怎么管這個女兒,有什么事情都是繼母代勞。有一次女兒生病住院了,可是繼母生完孩子才兩個多月。丈夫工作忙,不能去醫院陪孩子,繼母想打電話讓孩子孩子親生母親去陪陪孩子,可是被拒絕了。于是,繼母毅然把孩子放在家里交給保姆,自己去醫院陪孩子住了一個月的院,以至于自己的女兒早早地就斷了母乳。為此,她感到十分地對不起自己的女兒,同時也十分自豪自己的壯舉,覺得自己對丈夫的女兒比親媽都好。可是,當丈夫的女兒進入青春期的時候,開始逆反,越來越不聽她的管教時,她感到很委屈、很怨恨,就把孩子親生母親不肯去醫院陪她的事情告訴了女兒。結果,女兒在痛恨生母的同時,也痛恨繼母的專橫,認為自己就算沒有親媽照顧,也不愿接受她的統治。這個繼母是個挺熱心的人,也有基本的責任感,但是她過多地承擔了教養繼女的工作,不僅沒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還引起了繼女的強烈反抗,最后也導致了丈夫的不滿。以至于丈夫不得不對她說:你可以不管我的孩子,留給我來管,但是我不希望你跟她發生情感沖突。她為此不能忍受丈夫對她的不信任,認為只有她才能教育好丈夫的女兒,每當發現女兒有問題的時候,她就會站出來批評,并且要求丈夫跟她站在一個立場。丈夫不堪忍受,有時候當著女兒的面表示對她不滿。比如:女兒因為在學校與老師發生爭執,回家不想寫作業,她就會逼著女兒寫,甚至會跟女兒爭執甚至對打起來。再比如,女兒假期把頭發燙了,她再三逼丈夫命令女兒把頭發拉直,丈夫不聽他就大發脾氣,當著孩子們與丈夫爭吵,以至于丈夫生氣地說:“燙個頭能死嗎?”。如此種種,她終于不能忍受了,于是她憤怒地對丈夫說:你想毀掉你的女兒那是你的事情,但是我不能讓你毀掉我的女兒。以后你們的事情我不管了,我和我女兒的事情也不用你們管!后來,一個家庭里就出現了丈夫和大女兒與妻子和小女兒的兩個陣營。
其實,一個智慧的繼母,一定要記住一個不能改變的現實:你怎樣做都不可能變成孩子的母親,因為血緣是不能改變的。所以,你絕不要在丈夫孩子的教育中充當主角!
在這樣的組合家庭中,繼母一定要扮演好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你首先是丈夫的妻子,你可以盡力料理好一家人的生活,你可以為他分擔一些幫助孩子的事情,但是你只是一個協助者,而不是一個主導者。只要有丈夫在,你就不要跳出來直接批評孩子,丈夫批評孩子的時候,你還需要幫助他把握時機和火候,千萬不要讓他批評的“過了頭”。還應該切記一點:不要輕易在丈夫面前批評他的孩子,一定要時時提醒丈夫看到孩子的優點,面對孩子的缺點,給丈夫一些信心和好的建議,千萬不要讓丈夫有機會認為你對他的孩子有成見!你永遠不要企圖讓孩子認為,你在他的生活中比他的生父和生母更重要。你可以讓他們知道,為了他們的父親,你愿意幫助他們,并且愿意作他們的朋友,但是你不用要求他們知恩圖報。當他們不接受你時,你需要表示理解,你可以適當退后一點,保持距離。生活中適當的距離可以舒緩許多壓力,所以“距離可以產生美”。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創造的生命負責,丈夫和前妻的孩子,必須由他們負主要責任,你可以幫助他們,但是不能代替他們。再一次說切記:在一個孩子的生命歷程中,你永遠都不要企圖讓他認為你比他的生父與生母更好、更重要!否則,你只能上演“出力而不討好”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