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期心理發育特點
1.對異性由疏遠到接近
幼兒園和小學低中年級時期,男女之間無拘五束、兩小無猜。當人進入小學高年級和初中以后,女孩子率先進入生長高峰,個子常常超過當時的男孩子,不少男孩子倒像個小弟弟。只有一兩年的光景,男孩子進入生長高峰,初中三年級多數男生便超過了女生,長成了高高的小伙子。男孩子在一起時,還打打鬧鬧,而和女生相處時,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雙方都有一種陌生感。本來小時候挺自然的,現在卻感到別扭了,女孩子可能會想:“怎么長出小胡子來了?我可不能主動叫他”;男孩子會想:萬一我開口,她不理我的多難堪?對異姓的疏遠是個假象,青春期初期男女孩子表面上遠離異性,與青梅竹馬的異姓伙伴疏遠,但他們的內心感情卻很復雜。有些家長以為這樣可以放心啦,高枕無憂了,恰恰相反這正是孩子性覺醒的開始,他們內心還是想同異性接近的。再過一段時間,男女生之間的親密行為就會表現出來,如男女孩子喜歡一做作業,一起出板報,一起談天論地。光是同一性別,就不來情緒;有男有女,“興趣”倍增。他們對自己的性角色還處在體驗、學習階段,有時深沉得造作;有時敏感得過分;有時遲鈍的“傻冒”,對于戀愛還處于無知階段。
2.愛美心理越來越強烈
10歲以前的孩子是不太懂得干凈的,滿身泥巴也不在乎,常常需要家長督促才會洗衣洗澡。現在他們已經知道打扮了,而且,他們的打扮常常是沖著異性的,希望得到異性的認同,有的女生愛議論誰的長相漂亮?問同學“我的頭發弄亂了嗎?”“我衣服合身不合身?”還有些孩子喜歡議論年級里哪個女生最美麗?哪個男生最英俊?有些孩子因長得難看、個子矮小,往往對自己失去信心,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這時的孩子常常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當選為偶像的首要條件當然是相貌堂堂,尤其是洋溢著青春氣息更為孩子們所歡迎。有的家長為此很生氣,甚至罵孩子不正經,其實大可不必,要理解孩子的愛美之心才能引導他正確對待異姓。
3.對性的神秘感
性生理的萌發使孩子對性有一種神秘感,他們對談情說愛的電影、電視開始感興趣,對言情小說感興趣,一些情意綿綿的小說在他們中會廣為流傳。有些男孩子看到女生來月經請假不上操感到很神秘,胡亂猜想他們怎么啦?有的女孩子說:“我覺得女生世界和男生世界畢竟不同,我希望有朝一日走進男性世界體會一下他們的內心感覺。”男孩女孩子都想撥開對方裹著的哪層神秘面紗,但又不敢公開探求,生怕他人指責。于是,看愛情小說、性知識介紹、婚姻指導一類的書,成了青春期孩子公開的秘密。他們對兩性關系處于似懂非懂階段,好奇心很強,電視、電影中的愛情場面,公園、大街中情侶的親呢行為都是引起他們性欲望的導線,家長要給預必要的指導,防止孩子走入歧途。
4.產生了性夢幻和自慰行為
處于青春初期的孩子,有些會想入非非,以夢幻的遐想來滿足自己心理上的需要,例如把小說中愛情節場景與片段重新組合,虛構出自己與心愛的人歡樂的情節,然后他們寫在日記中,這種夢幻心理學上稱為白日夢。一般來說,只要孩子的日常行為語言沒有什么問題,出現青春夢幻,并不是什么病態,也不是孩子故意撒謊和騙人,而是一種心理宣泄。必須指出,青春期由于性機能基本趨向成熟而產生了性的興趣和欲望,這是青春期發育中的正常現象,但是,人類性本能的實現和滿足,一定程度上又受到社會道德規范和法制的約束。因此,人們常常用各種自慰性的方式去滿足性的欲望,如手淫就是其中的一種。中學生的手淫雖然不能說是一種滿足性沖動的良好方式,但是絕不能認為這些孩子是道德敗壞和生理不正常的表現。
5.情緒波動大
孩子處于青春發育期,大腦的總量雖然和成人相等,但大膽發育并未完全成熟,調解能力較差,容易出現強烈的情緒。他們常為一些小小的成功興高采烈、手舞足蹈,也會因一些小小的挫折而心恢意冷、惱怒不已,這主要與他們的大腦神經機制不健全有關。青少年神經系統活動過強,又未學會控制自己,因此其情緒也易出現波動,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青少年時期心理發育不成熟,心理上的動蕩不安,認識上的糊涂都可能導致其情緒的波動。
6.獨立意向增強
每一個孩子進入青春期都可能有這樣的體會:小時候覺得爸爸媽媽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上了中學以后卻發現他們的一些缺點。小時候特別愿意跟爸爸媽媽上公園,爸爸媽媽拉著自己的手,心里美極了。上了中學后就不愿與爸爸媽媽領著了,總想自己去玩,盡管爸爸媽媽叫他不要離開,可是他還是不愿圍在父母的身邊。這是怎么回事呢?這個就是心理斷乳的表現。但是 “心理斷乳”只是心理上的獨立傾向,而行動上孩子又不可能完全獨立,很多事情他們還是需要家長決定的。這個時期的中學生正處在“半大人”的階段,即半幼稚半成熟階段。
少年性教育的重要意義
性活動既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活動,只有通過兩性的結合人類才能繁衍后代;同時性活動又是一種社會的正當行為,只有婚姻-家庭的組合、性的滿足才能使社會穩定、發展。兩性關系是一種社會現象,歸根到底是會產生社會結果的。因此,人類社會通過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來對兩性關系進行社會調節。一個人的戀愛、婚姻是要遵守社會有關的道德和法律規定的,這樣才能既保證當事人的利益,又不違反社會的利益。
人類的性事活動不同于動物的本能交配,需要用科學知識和社會道德來加以指導,才能保證兩性當事人的幸福,才能使它成為有益于社會的文明行為。性知識是人類數萬年來性生活的經驗總結,是人類幸福的智慧結晶。然而由于幾千年的封建思想作怪,不少人至今還把性活動視為洪水猛獸,把了解性知識視為犯罪行為。這是舊的陳腐觀念在人們頭腦中造成的影響,是愚昧的表現。我國的性教育長期以來處于落后狀態。在家中,父母對于性問題難以啟齒,無法講給孩子;在中小學校,性教育不登大雅之堂,教師在教學中遇到有關性的內容,往往是一帶而過;在社會,科學的性知識傳播和性教育的渠道不暢,這使眾多的人們,特別是兒童少年在性問題上陷入盲目無知的狀態,或是使性意識產生偏差和不良傾向。在進入21世紀的新時代,我們一定要破除這個禁區,指導下一代主動去掌握這門科學。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軻認為:“性的本能是一種巨大的推動力量;任它留在原始的‘野蠻’狀態中,或者用‘野蠻’的教育把它加強,那就只能成為反社會現象。”實際情況顯示,目前我國兒童少年對性事的社會性的理解是極不充分的,對于有關性的道德規范和法律制度,缺乏基本的了解。個別兒童少年,正是在缺乏良好的性教育的情形下,不恰當地關注性問題,甚至發生不正當的性行為。青春期性知識對于孩子來說如同語文、數學和外語一樣, 是每個中小學生都應該掌握的一門科學知識。我們必須采取積極態度,通過正常渠道, 如學校的生理衛生課,青春期生理與心理讀物以及教師和家長的正面講授來使子女獲得系統的性知識,了解自己身體的變化,探索生育的奧秘。
http://blog.china.com.cn/blog-1312801-356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