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長問題咨詢
問:
我女兒盈盈今年4歲,性格相對溫和,但是在有些方面表現得很挑剔、固執,讓我們頭痛不已。比如,比如每天早晨,她一定要按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才會去上幼兒園,根本不管現在是冷還是熱。另外,在一周里每天吃水果不能重樣,否則就要發脾氣,我和她爸爸也不是這樣的人啊,該怎么辦呢?
回答:
盈盈現在感覺自己開始長大了,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并希望付諸實現。即便有些想法還不成熟,還缺少生活經驗,但她很有興趣也很希望自己去看看到底會發生什么事情,自己能不能控制一些事情,這就是執拗敏感期。
與此如影隨行的,就是另外一種表現,她每天要吃不同的水果,因為她以前可能接受到一種信息就是,吃不同的水果有好處,那么如果一周的每一天都吃不同的水果,豈不更好?這是一種創新的規則,一種秩序,她想去遵守這種規則,覺得應該這樣去做,至少沒有什么不妥。這是盈盈正在經歷秩序敏感期的表現,這雖然無可厚非,但是父母也不見得總能接受孩子的做法,彼此的沖突如何化解才好呢?
首先,爸媽應該理解,孩子正在經歷“秩序敏感期”和“執拗敏感期”,在這個時期里,多多接納孩子的想法方可減少彼此的爭執。如孩子想穿喜歡的衣服,那就隨她去吧,父母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表達一些經驗和見解,但是對于孩子的選擇,還需要提供一些準備,比如備好保暖的衣物交給老師謹防受涼。
為什么要按我們成人的經驗來做呢?這里面顯然包含父母的很多“私心”在內。如果孩子穿著得體,那么父母臉面有光,顯得教養得當。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成熟”的小朋友,他們舉止得體,通情達理,我只是不是很清楚,他們真實的內心是什么樣子的。我更認同孩子的內心是一個“惡魔”,他們想通過自己的實踐去了解這個世界的構成,包括材料,規則等等,最終落實到社會對他們行為的太多。當然這里所指的社會更多是家庭的環境和成員。
其次,遇到孩子“不靠譜”的選擇或者做法,父母要用兒童的心態去面對這些問題。 很多矛盾是出于成人與兒童的不同見解,既然成人是有經驗的,且肩負養育兒童的責任,則應尊重孩子當前的能力發展及經驗,做出理解和妥協的理應是成人,更何況,孩子的要求也沒有什么不好,只要父母稍微多費一點心即可滿足他們小小的心愿。如果實在做不到,則可以通過預期的幻想來滿足,這些辦法則是每一個父母需要修煉的能力。
更多的時候,父母糾結于跟孩子評判對錯,用成人的驗光來評判孩子的行為舉止。固然,有一些事情無論孩子是否明白也是需要去做到,執行的。但是,大多數事情,還是需要孩子從自身的認知點出發,他們才會有經驗的積累,否則全是知識的記憶,那么成長從何談起?
最后,我也得承認,不是每一個父母都有足夠的耐心和共情能力去面對孩子的“折騰”。無論如何,父母還是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孩子正是通過不同的敏感期的行動表現來認知和學習這個世界,在沖突中他們更關注父母的情緒而不是說什么,所以不恰當的做法很容易被他們所學習而形成不良習慣。
父母非常不理解,一些淺顯的道理為什么孩子聽不懂,不愿意聽,不去執行,做不到。事實上,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智力發展,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行動,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情緒,決定了他們是否能夠安靜下來,去真正理解事情的真相。可是真相到底是什么?意味著什么呢?我相信,孩子的世界與成人的世界截然不同的。
問題思考:
1、為什么孩子會出現秩序敏感期?這對于他們的成長來說意味著什么?
2、為什么成人容易忘卻孩子的能力和成長過程而以當前自己的經驗來對待一切?
http://blog.ci123.com/cupfu/entry/130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