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孩子個性發(fā)展和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力量,然而很多典型的親子溝通問題則給家庭教育帶來很大的影響。 案例一、躲在家里不出門的小輝
小輝是個聽話的孩子,無論在家里、學校還是社會上,小輝的聽話一直成為小輝爸爸媽媽的驕傲,并且這個孩子從讀學前班開始一直到現(xiàn)在的八年級,可以說小輝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這也因此成為小輝爸爸媽媽逢人就夸的資本,但是有一點卻引起了小輝父母的不安,那就是只要一放假,小輝就躲在家里不出門,甚至連最要好的同學也不見,因此小輝的父母以為小輝得了自閉癥,向老師和我求救,而和在父母跟前不一樣的是小輝在學校不僅是個活躍分子,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類活動,并且還都能取得好的成績,所以在老師那里,所謂的自閉癥是根本不存在的,小輝的同學對小輝的評價也是如此,小輝的同學認為小輝不僅熱情,而且和老師同學的關系處的非常好,帶著這個疑問,小輝的爸爸帶著焦慮的心情找到我,聽到他的描述后,我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地了,因為他所擔心的自閉癥其實是不存在的,只是因為與小輝的溝通出現(xiàn)了問題,當我問及什么時候小輝出現(xiàn)的這種現(xiàn)象時,小輝爸爸想了很久,最終想起了還是小輝在上小學4年級的春季中,小輝爸爸第一次帶著小輝走親戚,走到哪里都將小輝夸的一塌糊涂,那時的小輝不僅是班級的第一名而且還是學校的第一名,在那年我們報社舉辦的小文豪比賽中,小輝獲得了小學組第一名的成績,得到了報社1萬塊錢的獎勵,所以小輝爸爸逢人就講,見人就說,自然是高興加激動,而小輝爸爸恰恰忽略了小輝的表情,恰恰忽略了小輝臉紅的表現(xiàn),所以自那以后只要是走親戚或者帶小輝出門的事,小輝都會以學習的理由拒絕參加,問題的癥結找到了,原來是小輝爸爸不顧小輝的心理反應,而將自己孩子的成績到處炫耀惹的禍,當說到此處時,小輝爸爸終于意識到問題的根源,然后若有所悟的離開了。
感悟:任何人都有渴望得到別人夸獎的心理,但是如果夸獎過度不僅不會帶來好的效果,反而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所以尊重孩子的隱私,或者發(fā)現(xiàn)孩子的內心世界,并與孩子展開有效的溝通交流,是家長必須要做到的。
案例二、精力不集中,“多動癥”的小虎
小虎今年10歲了,讀小學四年級,因為上課不能集中精力多次被叫家長配合,成績自然也是一塌糊涂。小虎是父母近50歲時才出生的,因為是老來得子,自然成為家里的一寶,所以小虎的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自然將他捧在手里怕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無論小虎在玩游戲還是做作業(yè)時,爺爺奶奶總會不時的送杯水或者送削好的水果,或者其它吃的,以免累著或者渴著,并且還要督促小虎喝完水或吃完水果,因此小虎養(yǎng)成了只要做作業(yè)一定要吃水果的習慣,并且哪怕很簡單的作業(yè)也要停下來幾次,就這樣小虎也養(yǎng)成了上學帶水果或者水的習慣,尤其在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每節(jié)課至少要在課堂上吃點水果,而全然不顧老師的要求,或者聽一會課就會轉轉臉和其他同學說話,因此很多孩子不愿意和小虎做前后位,盡管老師想盡了辦法改變小虎這個毛病,但由于小虎在家里依然如此,所以效果很差。畢竟我和小虎的爸爸也算得上老朋友了,所以在小虎剛讀幼兒園的時候我就提醒他,但畢竟是愛子心切,我的提醒并沒有作用,后來小虎爸爸心情和焦躁,擔心小虎有多動癥,并且跑遍了省內的很多醫(yī)院,診斷的結果都一樣:小虎并沒有多動癥,而是習慣的問題。
啟示:家長在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上負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責任。建議家長們在孩子做某件事情時,不要打擾孩子,讓他一直做完,如果養(yǎng)成了不集中精力的壞毛病,家長一定要狠下心來及時糾正自己的不當行為。
關于孩子成長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還有很多,假期在即,提醒家長們利用好這個假期,在培養(yǎng)孩子習慣上下點功夫,在孩子學習上用點心,這正是絕好的機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