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接苗寨秋收正當時)
身在喧囂都市住久了,臉上與內心皆會積聚抹不去的疲憊,讓人總想像陶淵明、徐霞客那樣,尋找一處桃花源般地方,“躲進小屋成一統”,來獲取一種全身心的放松。而千戶苗寨,山野寬曠,屋舍儼然,依山傍水、群族而居,良田阡陌,雞犬相聞,人與自然,怡然共樂。田園、風雨橋、流水、人家,構成不盡的風景,當是慰籍心靈的好桃源。
千戶苗寨的外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建筑奇葩——苗族吊腳樓。我是第一次來到到西江,為西江苗寨的美麗和恢宏震撼著。苗族的吊腳樓通常建造在山脊斜坡上,分兩層或三層。最上層只放糧食不住人。底層堆放雜物或作牲口圈。吊腳樓結構用料多為原木,以竹編糊泥作墻,以黑灰色瓦片(據說過去用草)蓋頂。
我正好看到了一座建造中的吊腳樓,房子需要的柱子、屋梁、穿枋有上百根。造房木匠的不用圖紙,僅憑墨斗墨線、角尺、竹竿尺、斧頭、鑿子、鋸子,便能使吊腳樓柱柱相連、枋枋相接、梁梁相扣,使房子巍然屹立于斜坡陡坎之上。可以說,苗族吊腳樓,是中國多樣建筑形式中土地集約的典范,難怪建筑專家稱其為“建筑界的瑰寶”。更讓人欣慰的是,西江千戶苗寨的吊腳樓,已被國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受到保護。
(未完待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