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整體功能,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網絡,搞好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多渠道立體教育,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為此,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 充分認識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三結合”教育網絡的重要性未成年人的
思想道德建設不僅是學校的責任,還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關心、支持和幫助,社會、家庭環境,公民道德素質,家庭教育質量直接影響著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為未成年人創設良好的社會成長環境和家庭成長環境,不斷提高家長素質和教育水平是學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學校要積極主動與各相關部門聯系,爭取社會和家長的支持,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發揮社會各方面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 健全“三結合”教育網絡,發揮綜合教育效益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
教育網絡要在科學發展觀理論的指導下,堅持以人為本,以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為重點,以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知事、明理、動情、踐行。并注意挖掘和發揮本地各種德育資源,豐富教育內容。
(一)學校方面
1.充分發揮學校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建立以學校領導、德育干部、教師和班主任為主體,廣大師生共同參與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負責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道德建設,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學習引導和生活指導,使學生知事、明事。關工委要深入學校,督促指導學校辦好家長學校,推動和促進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的三結合,優化育人環境,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學校要建立和完善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機構,辦好家長學校,每學期分年級段召開學生家長會,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適時開展家庭教育咨詢,組織家長交流育人經驗。同時,承擔對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的組織協調和總體規劃;加強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信息交流,做到資源共享。班主任、科任教師要經常性開展家訪活動,以書信、電話、網絡等方式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聯系,交流信息,提出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見和建議。
(1)開好班隊會。班主任老師每天利用班會時間向學生進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重點進行養成教育,總結前一天班級學生的各方面情況,表揚先進,對做得不足的同學提出新的要求,每周班級召開一次主題班會,配合學校工作重點,根據本班實際,確定專題,努力把本班建成有良好班風的班集體。
(2)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各科教師要既教書又育人,既做經師又做人師,寓德育于教學中,實施德育滲透,發揮課堂德育主陣地的作用,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得到健康的思想教育。
(3)通過各項活動、重大節日,寓德育教育于各項活動中,讓學生接受多角度、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
(4)重視心理咨詢室建設工作,發揮心理咨詢師的作用。對一些心理、行為、品行等有問題的同學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培養樂觀向上、敢于面對挫折的健康的心理素質。分析班級每個學生的思想品德狀況和學習情況,對一些情緒反常、行動異常、學習成績下降幅度較大的學生,及時找出原因,提出解決的辦法,把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
(二)家庭方面
2.家庭方面學生家長是學生家庭教育的主體,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并發揮其參與學校學生教育與管理的作用。家長委員會成員應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向全社會和家庭宣傳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使全社會都來重視教育下一代工作。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家長會,鼓勵學生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類活動。家長要經常與教師保持良好溝通,及時反饋學生思想動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導學生,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1)建立家長聯系簿。班主任老師要經常不斷地通過短信、電話、網絡、家訪、老師家長約談等方式,隨時把學生在校的思想、學習狀況向家長匯報,并分布傾聽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意見。隨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共同商討教育方法,以便對癥下藥。
(2)召開家長會議。每學期定期召開家長會議,班主任老師把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情況向家長做比較全面的匯報,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校的情況。
(3)辦好家長學校,定期開課,在家庭教育發面給家長提供學習機會,增長家教知識,使家庭教育更科學、更規范、更有效。
(三)社會方面
3.社會方面學校應主動聯系所在地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街道、社區、村鎮等,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讓校外教育隊伍對學生開展教育;通過開展創建和諧單位、和諧社區活動,為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等社會實踐提供條件,組織有意義的社區教育活動;主動配合社區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凈化育人環境。
(1)每學期邀請法制副校長、民警同志等有關同志舉行法制知識講座,讓學生知法懂法,自覺遵紀守法,并能積極與違法分子作英勇斗爭,不斷提高法制觀念和思想覺悟,自覺抵制不法思想的侵蝕。
(2)每學年新學期開始,邀請公安交警同志舉行一次交通安全知識講座,讓學生懂得遵守交通秩序的重要意義和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識,自覺遵守交通秩序,確保,安安全全到校,安安全全回家。
(3)積極開展體驗教育,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接觸社會、認識社會、體驗社會,培養學生責任感、生存意識和感恩意識。假期中“雛鷹假日小隊”進行社會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社區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充分發揮社區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學校要積極爭取社區的配合支持,建立穩定的社會教育基地。
學校充分利用社區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在節慶日、寒暑假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健康向上的活動,突出思想道德內涵,寓教于各種有益活動之中,豐富學生的課余活動,使青少年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接受教育。
四、 建立學校與家庭、社區工作協調制度加強對社區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統籌和指導
成立由社區工作者、學校領導、學生家長以及社區居民參加的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協調組織,定期溝通情況,研究工作,組織活動,做到學校、社區、家庭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
2017年1月